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情不自禁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這份思念流淌于筆端,構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詩歌一】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 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烽前的沙地潔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的白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惹得出征的將士一夜都在思念家鄉。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蘊藉含蓄,將所要抒發的感情蘊含在對景物和情態的描寫之中。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環境的描寫之中現出人物的感受。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之情。“一夜征人盡望鄉”,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出征將士不盡的鄉愁。
【詩歌二】
題稚川山水
◎〔唐〕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
汀沙云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
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繁茂的樹林融入了暮色,顯得蒼蒼茫茫。路上行人產生了無限思鄉之情,隔水相望的青山仿佛是故鄉。
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宦游途中偶遇之景色。詩中熱情贊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美,并巧妙抒發思鄉之情。詩歌前兩句,描畫“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見。作為一個趕路的宦游人,在“五月”的暑熱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發現一個“松下茅亭”,豈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涼意陣陣拂來,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縱目遠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煙繚繞的綠樹,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后兩句,抒發“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喚起的一種油然而生的鄉情,實際也在表達對于稚川山水的盛贊。
【詩歌三】
除夜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
旅館里凄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不能入眠的人。這孤獨的旅人為何凄然呢?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賞析
詩的首句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身居客舍。“寒燈”,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想到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景象,更是心情悲涼難以入眠。第二句中,詩人問道:“是什么使得我心里變得凄涼悲傷?”因為除夕之夜身處他鄉。第三句中,詩人寫家人思念自己,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最后一句中,“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使雙鬢增添白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