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2021年3月23日,嘉禾縣第三屆“教研節”啟動儀式在嘉禾一中舉行,會上對《嘉禾縣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行了全面解讀。“這是‘集團化辦學與嘉禾教育人的正式初見,這一舉措引領了嘉禾教育發展的新未來。”嘉禾縣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王雄高興地說。
按照《方案》要求,從2021年春季起,嘉禾縣義務教育學校按照“城帶鄉”
“強帶弱”的規則,組建以嘉禾縣第五中學、城關中學、珠泉完小、城關中心學校、文家學校、珠泉中學為核心校的6個教育集團,各集團成員學校之間實行資源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共進、文化共建、責任共擔。
如今距離“集團化辦學”面世已過去一年有余,嘉禾教育系統對這項舉措的推行適應幾何?“抱團取暖”的方式又給在校師生帶來了怎樣的積極影響?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走進嘉禾縣內城鄉學校,感受變革之下的教育新氣象。
9月21日下午,嘉禾縣珠泉完小第四屆教研節青年教師綜合素養大賽如期進行。盡管是一次本校常規教研活動,但邀請到了龍潭中心學校、尊崇學校等集團化辦學成員校的科任教師前來觀摩學習。
臺上無生教學熱情洋溢,臺下認真研習聽得入神,提及“集團化辦學”以來的收獲,龍潭中心學校青年教師曾倩倩難掩激動之情,像這樣走進城區優質校切身研課的機會,以前想都不敢想。
“知道珠泉完小要進行賽課活動后,我早早就和同事換好了課,專心來聽課學習。我以前上課都只是單純地教授知識,弱化了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現在有了持續性的教研交流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曾倩倩說。
“我們學校一直都有教師間‘傳幫帶的傳統,但校內教師專業素養有限,始終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高水準教學教研引領。”加入珠泉完小教育集團一年多來,肖家中心學校校長胡柏軍感受到了教師在敬業精神、專業能力等各方面的變化。
胡柏軍坦言,除了優質校的引領帶動外,在集團各校的交流中自己也找準了本校的薄弱項,明確了辦學理念。
談起嘉禾縣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這一重要舉措,珠泉完小黨總支書記彭華軍道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推陳出新的‘2.0版本,早在2012年到2018年間,嘉禾就曾通過教研聯盟的組成形式來進行學校間的教研教改交流,與之相較,集團化辦學的要求更高、校與校聯系更緊密、考核也更加嚴格。”
同時他也指出,以往,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過窄,缺少走出來的學習機會以及專業引領;如今,通過“集團化辦學”核心校以身示范的輻射帶動,讓成員校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不僅是“城帶鄉”“強帶弱”,記者在嘉禾縣文家學校集團還感受到了“共同進步、全面發展”的生命力。
2017年,嘉禾縣委、縣政府投資8844萬元改建文家完小,成立了一所全新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文家學校。盡管辦學時間不長,但該校已在籃球、足球、青少年人工智能等特色項目上取得不俗成績,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集團化辦學以來,我校與其他6所成員校共建共享,互幫互助,在博采眾長的交流氛圍中,集團內的每所學校都成為了‘燈塔。”文家學校黨支部書記黃雄輝說,今年4月,集團各校就曾來到成員校鐘水九年制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觀摩,借鑒該校學生自主管理上的優秀經驗。
“通過‘集團化辦學,嘉禾縣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各校師資、設施設備、管理經驗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逐漸構建起覆蓋城鄉學校的教育集團化辦學格局,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嘉禾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雷牛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