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去世,他是世界上唯一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企業家,他的一生與中國頗有淵源。
一個時代落幕
稻盛和夫是當代日本著名企業家,被列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與他齊名的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以及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其他三人已分別于1989年、1991年、1999年去世。隨著稻盛和夫的去世,創造了日本經濟奇跡的“經營四圣”時代也落下了帷幕。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市,他在27歲開始創業,成立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稱京瓷),又在52歲創立KDDI,一手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2008年,央視經濟頻道“對話”欄目對稻盛和夫進行采訪,問他有沒有創建第三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打算,當時的稻盛和夫說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野心了,只想安靜度過晚年。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兩年之后的2010年,已經退休十三年的稻盛和夫,在78歲高齡之際臨危受命,接手日航這家處于破產邊緣的五百強企業,并在半年時間內扭虧為盈,創下日航歷史上的最高利潤。
憑借在企業經營上的屢屢成功,稻盛和夫一手創建的“稻盛哲學”享譽世界,其阿米巴經營體系更是一度被眾多企業家奉為圭臬,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一些企業家,比如張瑞敏、任正非、馬云、王興、張一鳴等。
“稻盛哲學”與中國文化
實際上,他的“稻盛哲學”和中國文化頗有淵源,稻盛和夫曾表示,京瓷信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和“積善”。稻盛和夫甚至非常熟知中國先賢圣人的教誨,曾經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表示:“中國先賢圣人的教誨,我們在日本也學到了。”他的多部著作也被引入中國,比如《活法》《干法》《心法》與《阿米巴經營》等。
曾有人在一個講座上問稻盛和夫:“美國谷歌比你的日本京瓷發展得更快,我們中國企業應該向谷歌學習,還是應該向京瓷學習?” 稻盛和夫回答說:“在經營的方式方法上,你應該向美國學習。但在經營哲學上,則更應該向中國的圣人賢人學習。”
越來越多的“中國身份”
自上世紀80年代,稻盛和夫就頻繁地來往于中國的各城市之間。1995年,稻盛和夫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做了題為“經營為何需要哲學”的演講。就在稻盛和夫來到中國的同年,學者季羨林先生為稻盛和夫的一本著作寫了序言:“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京瓷在中國成立公司的時間同樣始于1995年,時年京瓷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成立了占股90%的上海京瓷電子有限公司。1996年,稻盛和夫又在東莞市成立了占股90%的東莞石龍京瓷光學有限公司。這一年,稻盛和夫榮獲了東莞市榮譽市民的稱號。
此后,稻盛和夫的中國身份越來越多,相繼被聘為南開大學、新疆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客座教授,以及受聘為天津市經濟顧問。后來的稻盛和夫回憶起有一年去到東莞石龍鎮的情形,那里的市民知道他來的消息后,都跑去路旁迎接他,這個情景一直令他難忘。
對中國企業家影響巨大
迎接稻盛和夫的,除了普通人外,還有中國企業家們。稻盛和夫在打造和拯救世界500強企業過程中展現出來的經營理念,成為極具價值的參考研究案例。
2009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低成本帶來的人口紅利日漸消退,中國企業在產業升級方面也困難重重。這一年的冬天,78歲的稻盛和夫受邀來到中國北京,與中國企業家張瑞敏同臺對話,這一年,也被媒體視為是稻盛和夫“中國化”元年。
剛一見面,稻盛和夫就表達了和張瑞敏的相似之處。這場對談中,稻盛和夫還講述了他的“敬天愛人”,經營哲學中的佛教思想以及釋加牟尼教誨的“忍耐”。在此之前,比爾·蓋茨、喬布斯、巴菲特這些美國企業家的經營模式,備受中國企業家推崇。但是當經濟危機到來后,人們對美國的經濟模式產生了質疑。稻盛和夫“做企業需要用哲學”的理念在中國開始發酵。
(據新浪財經等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