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應考錦囊
要想把握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考生必須讀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有時還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文本的觀點及傾向。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考生要著重對文本的思想觀點作評價;評價作者所持的態度、主要觀點以及思想感情傾向,評價作者在行文中反映出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要求考生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觀點包含的要素,找出支持主要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文本一旦產生,就會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并呈現一定的社會價值。評價一個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應確立評價的標準。評價標準要依據文本所處的時代主流價值和特定人群的價值取向來確立。對文本價值的闡述,考生要結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會生活來進行。最后,把文本固有的價值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確立兩者的關系,并對其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作出判斷。
考題連線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這一事實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獻上發表的呢?是中國人。西漢人韓嬰在《韓詩外傳》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墒窃谄浜蟮墓盼墨I中,卻沒有人去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編自楊振寧《對稱與物理》)
材料二:
17世紀初,雪花吸引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眼光。當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幾何形狀。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顯微鏡發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歡迎的觀察對象。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顯微術》一書中,展現了他借助顯微鏡畫出的雪花圖片,并對雪花晶體結構進行了闡述,這被看作是人類首次具體記錄雪花的形態。
(摘編自尹傳紅《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
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對科學研究有什么意義?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
【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考生評價文本主要觀點和傾向及評價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能力。
第一問:材料一中“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表明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打開了人們研究雪花的一扇窗,這對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引領作用;材料二中“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表明開普勒關于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的思考以及對機制的猜測給后人提供了研究方向。
第二問:材料一中“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表明興趣是進行科學研究很重要的條件;材料二中“當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幾何形狀”“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表明科學研究要善于觀察,有對自然現象的敏感度,并善于進行分析和思考;材料二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表明科學研究要敢于大膽假設、推理。
【答案】(1)意義:①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打開了人們研究雪花的一扇窗,這對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引領作用;②開普勒關于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的思考以及對機制的猜測給后人提供了研究方向。(2)啟示:①興趣是進行科學研究很重要的條件;②科學研究要善于觀察,有對自然現象的敏感度,并善于進行分析和思考;③科學研究要敢于大膽假設、推理。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區域更好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建設者們克服了許多世界級難題,“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于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有利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必將為粵港澳三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提供新機遇。
(摘編自《激揚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島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難中之難。從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橋,連接兩端的小島狀似蠔貝,工作人員稱其為“貝殼島”。
貝殼島不簡單。在外?!盁o中生有”造出兩座面積10萬平方米的小島,且當年開工、當年成島,創造了世界紀錄。“我們首創了外海深插超大直徑鋼圓筒快速筑島技術,僅用了221天就完成兩島筑島,縮短工期超過2年,還實現了綠色施工?!笨蒲腥藛T設計了多個方案,最后探索出外??焖僦u技術,即采用120個巨型鋼圓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懊總€圓筒直徑有22米,最高達51米,重達550噸?!?/p>
海底沉管隧道,同樣也是龐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混凝土管節組成,每個管節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達8萬噸。
“要讓這些管節在海底軟基環境下對接安放,需要精準的遙控、測繪、超算等一系列技術支撐。”在水下近50米建設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也被視為“技術禁區”。港珠澳大橋的島隧工程是世界首例深埋沉管。技術人員最終從理論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結構體系受力及變形機理,創新提出“半剛性”沉管新結構。這一方案與國外專家提出的“深埋淺做”方案相比,節省了工期。
“沉管隧道建成后,會不會滲水是成敗的關鍵。因為33個管節之間有大接頭,每個管節又有7個小接頭。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剪力鍵的結構、止水材料的性能以及地震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隧道漏水?!睘榱斯タ诉@些難題,技術人員與多個單位合作攻關,就連制作止水帶的材料也用了2年多時間自主研發。“國外類似沉管接頭的正常漏水率是5%~10%,半剛性結構改善了沉管結構的防水性能,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首次做到了無一處漏水。”
(摘編自馮華《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科普中國》2018年1月27日)
材料三: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2日報道】這座橋梁的長度是美國金門大橋的約20倍,跨越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經濟區域。該區域年度GDP約合1.51萬億美元,差不多是舊金山灣區的兩倍,超過澳大利亞、西班牙或墨西哥的全國經濟規模。這個建設項目耗時9年,它和最近通車的京港高鐵一道將內地制造業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門之間的通行時間縮短,促進了它們的商業聯系。這座橋梁將把香港、澳門及珠海置于彼此一小時通行范圍內。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是舊金山灣區的兩倍多,不過在中國國土面積中所占比例不到1%。匯豐銀行今年8月稱,該地區貢獻了GDP的12%,預計到2025年中國近45%的科技企業將位于這一地區。
(摘編自王天僚《海外媒體評述:港珠澳大橋成中國“靚麗名片”》,《參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科普中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