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靜雯
世間喧囂,人聲嘈雜。而她的聲音猶如寒潭深留我心底,又似陽光灑滿我心田,為我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開篇點題,語言簡練。)
仲夏·聲之厲。
夜闌人靜,明月當空。蟬鳴聒噪入耳,開軒納微涼。本是熱汗如泉的季節,我心里卻一片冰涼,似是開辟了一座寂寥的島。
(在仲夏寫內心的冰涼,形成反差,交代時間的同時渲染心情。后文中的每個小標題開始都是這種寫法,形式整飭。)
老師的話在“孤島”上彌漫:這孩子,不大適合學寫字……”我盯著那歪七扭八的字和四處暈染的墨跡,老師的聲音猶如炸雷般擲在我耳邊,久久回蕩。她狠狠地瞥了我一眼,厲聲道:什么亂七八糟的。”那是我頭一次品嘗到苦澀的滋味,那感覺猶如喉嚨里鯁著一顆苦橄欖,怎么咽也咽不下去。
(簡單的語言傳遞出了豐富的內容。小作者把自己的內心比作孤島,和前文的“內心冰涼”照應,雖然老師的動作只有一個“瞥”,卻傳遞出了對“我”寫的字丑的憤怒;“我”感覺“喉嚨里鯁著一顆苦橄欖,怎么咽也咽不下去”。)
仲夏夜,簡短的評語,卻讓后來的我不斷與自己較勁兒,熬過最初的苦楚,一路向前!
(小作者與自己較勁兒,為下文的堅持苦練作鋪墊。)
金秋·音之勵。
桂子飄香,秋色宜人。河邊望雁向南飛,慨然知已秋。應是持箏滿院跑的秋日,我卻大汗淋漓地立于桌前。
粗糙的桌面上早已堆滿了帶墨跡的暖黃色宣紙。數張“鬼畫符”似有千斤重,壓在稚嫩的手腕上,促使我完成一張又一張字帖。我抬手,將毛筆浸入水面,蕩起層層漣漪,綻開數朵墨花。
秋風過耳,我蹙眉望向那凌亂的字跡,耳邊回蕩著老師嚴厲的呵斥,一有偷懶的念頭,那呵斥的聲音就會化作無數利劍,激勵我沖殺奮進。想要一改曾經的念頭,初心和原來的信念便漸居上風。我垂眸,攥緊了手中的筆……
(小作者的苦練就在這粗糙的桌面和老師的呵斥聲中堅持著,其間,有過猶豫,但想起自己的初心,便不再猶豫。這樣的心理活動,小作者用幾個動作來表示。“我垂眸,攥緊了手中的筆……”,非常傳神。)
歲寒·留心底。
寒風蕭瑟,恭賀新禧。爆竹聲中歲又闌,客行歸家復屠蘇。該是喜迎賓客的新春佳節,我卻立于精致的檀木桌前,專注地執筆書寫。
提筆,漸落,筆墨橫姿,一揮而就,似是置身于水墨構造的黑白世界,映出的只有自己堅持的身影。老師接過那幅字,面色微怔,隨后揚起嘴角,笑道:入木三分,好字!”我一愣,先前的迷惘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心口呼之欲出的溫暖。那輕柔而又充滿力量的聲音猶如暗夜里的一束亮光,灑在我的四周。這個寒冷的冬季,我收獲了留在心底的力量,是那般灼熱,似推開云霧撲面而來的甜。
(寫自己通過努力后獲得的成功果實,用老師的表情和語言來側面表現;“我”得到表揚后內心的甜則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生動展現,與上文照應。)
人聲物語,幾般歲月蹉跎。無論是嚴厲的批評,還是親切的表揚,我都能讀懂傳遞于其中的期望。這聲音浸潤心底,經久不衰,讓我不懼歲月,身披榮光前行。
(首尾呼應,進一步深化主題。)
【河南安陽市第七中學】
◆總評
讀過習作,留在心底的是淡淡的美好,通過三個小標題——“仲夏·聲之厲”“金秋·音之勵”“歲寒·留心底”,一下子就讓人明確習作的主要內容,形式整齊,富有美感。
習作值得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如下:
1.布局精巧,結構嚴謹。習作開篇點題,將季節和自己的感受巧妙結合,作為習作小標題,既呈現對稱之美,又恰到好處地彰顯習作主題,結尾照應開頭。
習作結構嚴謹,脈絡清晰,讓人一目了然,這也是橫向結構的優勢所在。
2.感受豐富,畫面感強。每個小標題下面都給我們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畫面。畫面一:老師的呵斥、“我”的失望、四處暈染的墨跡;畫面二:稚嫩的手腕、堅強的內心、堅持練字的身影;畫面三:一揮而就的得意、老師的贊賞、內心的篤定。三組畫面體現了少年的成長過程。
3.語言靈動,行文流暢。“提筆,漸落,筆墨橫姿,一揮而就,似是置身于水墨構造的黑白世界,映出的只有自己堅持的身影”。長句與短句相結合,讀來朗朗上口;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表現出人物堅毅的性格特征。
4.心理豐富,描繪細致。文中多處人物對話將人物的心路歷程表現出來,很好地體現了中心。“老師的話在‘孤島上彌漫”一句,將“我”孤單的心比作孤島;“我垂眸,攥緊了手中的筆”,用動作表現“我”內心的篤定……這樣的描寫體現出了小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
(馬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