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喜與悲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普通大眾的生活體驗,看到他們,我們仿佛就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整個社會。
小人物雖小,但身上所承擔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卻不小。
除夕的夜
◎阿 成
漫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變成了雪國。A.夜里,雪花還未收腳,仍在不識相地穿街走巷,被寒流環(huán)繞的這座城令人有點迷茫和感傷。老伴重病已住院半年多,醫(yī)生說,看能熬過這個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長一段時間,我暗自落淚,內(nèi)心依然巴望奇跡發(fā)生。
除夕回不了家,只能在病房守歲。我想,無論如何也要過個像樣點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東西了,但哪怕是擺擺樣子,讓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尋找飯店,去買幾樣老伴愛吃的菜。
大雪剛落,東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氣襲人。街道兩旁,大小商店、飯店都關(guān)門了。十里長街上只有我一個人的腳印。我踏著雪向前走,內(nèi)心很是凄涼。
今年的除夕或許就是老伴的最后一個年了,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十里長街尋遍!
路過一個胡同口,我看到幾個流浪漢正在用小鐵桶涮“火鍋”,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對我說,兄弟,過來喝酒!咱們一塊兒過年吧!
我說,謝謝,不了,我還有事,附近還有開門的飯館嗎?我想弄幾個菜給住院的老伴兒。他們答道,往前走到頭有一家小飯館開門,我們的調(diào)料就是她給的呢。
我離開時,那幾個流浪漢在喊,祝你老伴兒早日康復!
我聽了,眼淚就流下來。自老伴患病后,我第一次聽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復。老伴得了重病,我沒有通知單位任何人。我始終認為,自己的困難,要自己去面對。
雪愈下愈大。在街的盡頭,我終于看到一家小飯館,禁不住熱淚盈眶。
年輕的老板娘見我進來,便站起身。我問,我想買幾個菜帶走可以嗎?給醫(yī)院的病人。
老板娘說,當然可以,你先選菜吧。
我點了幾樣老伴兒平時愛吃的菜。問大過年的飯館能不能做,老板娘說,沒問題。我又問,今天和平時還是一個價錢嗎?老板娘說,大過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時賣什么價還是什么價,還要做得更好、更精細些才對。
菜做好了,品相不錯,我決定打車回醫(yī)院。上車后,司機說,過年好!去哪兒?我說,第一醫(yī)院。司機說,家里有人住院?我說,老伴兒。
司機長嘆了一聲,這年哪,有人歡喜有人愁哇。剛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問,大娘咋才回家過年哪?老太太一聽就流淚了。我就跟她說,大娘,大過年的,咱得高高興興的,對吧?臨走時,那個老太太非要給我一百塊錢。我說,我怎么能要您錢呢?您留著吧。老太太說,就當是我給你的壓歲錢吧。我一聽,眼淚嘩嘩的。最后,我還是悄悄把錢塞到老太太包里了,看她進了進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難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婦在家等著我呢,可我為了家人還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醫(yī)院,病床上的老伴兒很高興。看著一桌子的菜,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來。零點的鐘聲響了,我們老兩口舉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兒說,難為你了。我說,別這么說,我愿意,高興著呢。
B.老伴兒閃動著淚花說,好好活著。
(選自《長城》2019年第1期,有刪改)
◆思考
1.請將文章主要情節(jié)補充完整。
“我”上街尋找飯店→(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和老伴共度除夕
2.結(jié)合語境,對文中兩處畫線句子進行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認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有人卻認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凄涼的故事。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陌生人交流
◎鐵 凝
從前的我家,離我就讀的中學不遠,上學的路程大約10分鐘。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買早點。
那年我13歲,念初中一年級。
每個清晨,我都帶著空蕩的腦子走在上學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門前。我要在這里吃馃子、喝豆?jié){,馃子就是人們所說的油條。這個時候的小吃店永遠是熱鬧的,一口五印(這里的“印”為過去制造鐵鍋的一個單位)大鍋支在門前,滾沸的衛(wèi)生油將不斷下鍋的面團炸得吱吱叫著。當年,能吃到這油炸馃子已經(jīng)是歡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隊伍里,看著炸馃子的師傅麻利、嫻熟的動作。
站在鍋前的是個年輕姑娘,她手持一雙長竹筷,不失時機地翻動著,將夠了火候的成品夾入鍋旁的銅絲笸籮。她用不著看顧客,只低垂著眼瞼做著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這愉快的勞作而顯得十分靈巧。當她偶爾因擦汗把臉抬起時,我發(fā)現(xiàn)她長得非常好看,新鮮的膚色,從白帽檐下掉出來的栗色頭發(fā),純凈、專注的眼神,她的一切……
在我當時的生活中,她幾乎就是美麗的代名詞——一種活生生的可以感覺和捕捉的美麗。她使我空蕩的大腦驟然滿當起來,使我決意要向著她那樣子美好地成長。之后的早晨,我站在隊伍里開始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觀察她那兩條辮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態(tài),她擦汗的手勢,她腳上的涼鞋,她頭上的白布帽。當我學著她的樣子,將兩條辮子緊緊并到腦后時,便覺得這已大大縮短了我與她之間的距離。
后來我搬了家,不能再去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過去,我又一次到了那家小吃店。記得是秋后的一個下午,我乘坐的一輛面包車在那家小吃店前拋錨。此時,門前只有一口安靜的油鍋。我走進店內(nèi),看見她獨自在柜臺里坐著,頭上仍舊戴著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煙漚成了灰色。她目光渙散,不時打著大而乏的呵欠,臉上沒有熱情,卻也沒有不安和煩躁,就像早已將自己的全部無所求地交給了這家店。柜臺里是打著蔫兒的涼拌黃瓜。我算著,無論如何她不過40多歲。
下午的太陽使店內(nèi)充滿金黃的光亮,使那幾張鋪著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顯得溫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種愿望,非常想告訴這個坐在柜臺里打著呵欠的女人,在許多年前我對她的崇拜。
“小時候我常在這買馃子。”我說。“現(xiàn)在沒有。”她漠然地告訴我。“那時候您天天站在鍋前。”我說。“你要買什么?現(xiàn)在只有豆包。”她打斷我。“您梳著兩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穿著白涼鞋……”“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幾乎怪我打斷了她的呆坐,索性別過臉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訴您,那時候我覺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經(jīng)學著您的樣子打扮我自己。”
“嗯?”她意外地轉(zhuǎn)過臉來。面包車的喇叭響了,車子已經(jīng)修好,司機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為我這唐突的表白尋找動機。但我忘不了她那終于轉(zhuǎn)向我的臉。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個陌生人對她的贊美。
不久,當又一個新鮮而嘈雜的早晨來臨時,我又乘車經(jīng)過這家小吃店。門前的油鍋又沸騰起來,還是她手持竹筷在鍋里撥弄。她的頭上有了一頂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發(fā)又從帽檐里滾落下來,那些新燙就的小發(fā)卷兒為她的臉增添著活潑和嫵媚,她正以她那本來發(fā)胖的身形,竭力再現(xiàn)著從前的靈巧,那是一種更加成熟的靈巧。車子從店前一晃而過,我忽然找到了那個下午我對她唐突表白的動機。正因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經(jīng)啟發(fā)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為著用這一份陌生的感激喚起她那愛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門前該不會有“歡迎衛(wèi)生檢查團”的標語了吧?我慶幸我的車子終究是一晃而過,我堅信愿意堅信的:她的煥然一新是因為聽見了我的感激。
當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會常常充滿陌生的魅力。
(選自《鐵凝散文》,有刪改)
◆思考
1.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四段的畫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處采用了對比手法,請試舉一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jié)尾寫道:“平淡的生活便會常常充滿陌生的魅力。”請聯(lián)系全文,談談“陌生的魅力”有哪些豐富的內(nèi)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