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曾經,在我國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壯海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于自我文化理想、價值、活力、前景的確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文化問題上所具有的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中華文化包括悠久醇厚、博大精深的歷史傳統文化,可歌可泣、激越剛健的紅色革命文化,以及數十年來積極推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盛、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堅定文化自信,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根基、文化價值和文化理想。
結合以上材料,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談談你對文化自信的認識,寫一篇作文,表達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引
新課標指出:“考試、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表現在寫作中就是情境式任務驅動型作文。這樣的寫作題目要求我們審題時一定要準確、精要地把握作文題目當中的情境內容和任務指向,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會得出更準確、更深刻、更有創新的立意。
“情境內容”,即作文題目當中用以提出寫作內容的具體材料。同學們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從具體的材料當中提煉出寫作內容,明確寫作的話題與范疇;“任務指向”指具體的寫作任務,即寫作話題與范疇的具體指向性、方向性。寫作過程應在兩者的共同規定下進行。
這個作文題目除了“要求”外,其余可分為兩部分,即“材料+任務提示”。三段材料各有側重。第一段材料闡明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及其地位的重要性;第二段材料是沈壯海教授對于“文化自信”的解釋和分析,并解釋了中華文化所包含的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三段材料指出堅定文化自信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從“任務提示”中可以看出,題目要求我們談論“對文化自信的認識”,但又規定了一個角度,即“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從第二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屬于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由此得出:題目要我們談談,我們在堅定文化自信時,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舉措等方面的思考與感悟。
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1.學習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3.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教師下水
何以自信 唯有傳統
浪漫的中華兒女,愉悅時高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憂愁時低吟“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中華傳統文化自有其韌性,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化屹立不倒,歷久彌新,原因便是如此。在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波詭云譎的當下,中華文化何以自信?唯有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找答案。
傳統深深地根植于中華兒女的心里,是我們永遠的榮耀。中國航天人帶著對傳統文化的敬仰,追尋著祖先們仰望星空的夢想。從“神舟”飛天到“羲和”探日,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航天人的浪漫。中國航天讓古老神話變成了現實,這是文化自信的最高境界。中國傳統文化讓航天科技不再只是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的嘔心瀝血,有了傳統文化的加持,中國航天事業變成了全國人的狂歡,中國人再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如今更是熠熠生輝,星漢燦爛。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國人的自信。
傳統文化與高科技的結合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是中國人的榮耀。不僅僅是航天科技,在其他前沿科技領域,中國傳統文化也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比如手機領域的“鴻蒙”操作系統、“麒麟”“巴龍”芯片,汽車領域的“唐”“宋”“元”系列車型……這些以傳統文化命名的產品,傳遞出的是中國人的浪漫情懷。
傳統文化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煥發出新的活力,代代相承。《唐宮盛宴》《端午奇妙游》口碑炸裂,考古盲盒掀起熱潮,文創雪糕增添夏日清涼,《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刷屏,各類傳統文化題材的影視節目、動漫游戲、文創走俏,民俗建筑、古風歌曲、漢服熱……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熱衷,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認同與肯定。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全世界的寶藏,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源泉。
◆點評
本文首段提出問題:“在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波詭云譎的當下,中華文化何以自信?”二到四段分析問題,從中國航天科技、其他科技領域和日常生活三方面入手。最后一段回答問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全世界的寶藏,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源泉”。思路清晰,完成了寫作任務,表達了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學生作文
中國式浪漫 中國式自信
◎賈澤茜
曾經,在我國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堅守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迎接最高最新的科技文明,追求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出獨有的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
將最先進的技術與古老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出獨有的中國式浪漫,這是中國高科技所兼具的傳統情懷,是中國式文化自信。“天問”“祝融”“鵲橋”“鴻蒙”……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經風雨滄桑,從未間斷,從未被忘記。它是中華兒女血液里流淌著的最牢固的民族記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承,在科技與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歷久彌新。
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不僅體現在高科技領域,還體現在文學藝術領域。君不見,《經典詠流傳》《如果國寶會說話》、大唐風光、敦煌壁畫……傳統文化通過熒屏再次煥發出生機和魅力。君不見,以《三體》《流浪地球》為代表的中國科幻文學走向世界,震撼人心。《三體》探索地外文明,同時展現了中華文明的魅力;《流浪地球》有著對家園的無限留戀和帶著地球在茫茫宇宙流浪的魄力。這樣的科幻文學,既有科學的合理性,又具有人文關懷。這是中國理念,是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唯有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走得更穩、更遠。
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對個人而言,它寄托著我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于鄉愁的追索;對社會而言,它可以在社會發展中凝聚起全民的力量,不懼狂風暴雨;對中華民族而言,它是支撐我們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柱,讓我們在向前奮進奔跑的同時不忘自己從何處出發,使中華民族作為“中國”獨秀世界之林。所以,我們今天堅定地創造出這種獨有的、面向未來的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
歷史發展到今天,中華民族在文化的傳承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攜帶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迎接挑戰,迎接未來,這就是中國式浪漫、中國式自信。
【陜西渭南市尚德中學】
◆點評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闡述了在世界大變局中,我們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展示了堅定的文化自信。該同學的表達很詩意,分別從高科技產品的命名和在文學藝術領域的體現兩方面闡述了這種中國式浪漫,并從個人、社會、民族這三個角度指出這種選擇是正確的。素材充實,論證方法多樣,很好地完成了寫作任務,彰顯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與蓬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