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所謂“新版紅綠燈”國標方案沖上熱搜第一,“紅綠燈看不懂了”“全家人的分數都不夠扣了”之類聲音不少。8月22日晚間,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作出回應:根本不存在所謂2022年實施的“新國標”,現行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于2016年12月13日發布,2017年7月1日實施,至今已5年,未作修訂,目前各地在用道路交通信號燈符合現行標準,無需更換。
相關部門的權威回應,解開了人們的疑慮,也證明之前網上流傳的不少解讀,都帶有強烈的誤讀和誤導性。
其實這并非是網絡上就紅綠燈“國標2016”首次展開爭論。備受網友吐槽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簡單的紅綠燈搞成“九宮格”,如果再看看網傳的各種解析圖,那真是讓司機“膽戰心驚”。但實際上根據官方回應,這個“復雜得堪比九宮格”的“紅綠燈”只是現行標準中補充的紅綠燈的一種,屬于“特殊組合”類,僅適用于極少數復雜路口。
另外一個爭議點,就是“相較于舊版,新國標紅綠燈取消了讀秒”。這其實也是誤讀。“國標2016”中沒有“讀秒”“倒計時”等說法。現實生活中看到的讀秒紅綠燈,由各地交管部門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裝。
為什么一個已經實行5年的標準如今會引發巨大爭議?主要是因為一些不良營銷號在蹭熱點帶節奏,卷走流量。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一些營銷號故意將極少使用的“九宮格”變成“常規組合”“全面鋪開”,而且夸大其復雜性。這樣去夸大,當然會帶起輿論的漣漪。由此可見,在喧嘩的輿論場中,擁有理性客觀的判斷力,比擁有海量信息更為重要。對于一些重大民生政策,大家千萬別以訛傳訛,把解讀權輕易交給一些自媒體和營銷號,還是要多從官方權威發布獲取信息。
這場信號燈鬧劇,也給相關部門及網民百姓亮了一次信號燈,那就是規則、制度、標準,要適民意、講明白、廣普及,中間不給居心叵測者留有鉆空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