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押題理由
在進一步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語文的改革將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關注成長,注重培養考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文化修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歷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都體現出了這一理念。如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題“跨越,再跨越”、全國新高考卷Ⅱ作文題“選擇·創造·未來”皆聚焦于此。
命題趨勢
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是高考命題的一大趨勢。認識自己是人類智慧的表現,想要正確認識自己,就要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真正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金題預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哲學家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意思是帶兵打仗,剿滅山賊容易,但心中賊卻時刻占據我們的心靈,與我們不停地爭斗,難以破除。王陽明又說:“坐中靜,破焦慮之賊;舍中得,破欲望之賊;事上練,破猶豫之賊。三賊皆破,則萬事可成。”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你帶來哪些啟示?請結合自身發展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這道任務驅動型新材料作文題,彰顯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青少年追逐理想、實現夢想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審材料
文題所供材料主要引用了王陽明關于“破心中賊”的兩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啟示我們:在生活中,“心賊”往往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如何破除“心賊”?在另一句名言中,王陽明給我們指出了三條路徑:“坐中靜”“舍中得”“事上練”。首先,心靜可明性,可生慧;心靜可專注,破焦慮。其次,不斷修行,減少欲望,我們會離目標更近。再次,多磨練心性,勇于決斷,方可抓住機遇。這三條路徑,不是向外尋求力量,而是向內獲取,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2.審寫作任務
文題設置的任務規定了“為追求理想的你帶來哪些啟示”,考生必須根據王陽明的話,圍繞“追求理想”展開寫作,體現自己如何“破心中賊”。
參考立意:若想實現理想,必須先破除心中“三賊”,即焦慮、欲望、猶豫;追求理想過程中,感到痛苦時,不妨從內心獲取真正的力量;專注、灑脫、決斷是我們獲得成功的三大法寶……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著燈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會永沉海底。——巴金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就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于死命。——路遙
以上名人名言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在主題班會上的發言稿,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文題所供材料由三則名言組成,第一則是艾青的名言,意思是“夜晚”和“冬天”終會過去,也就是說,無論遭遇了什么磨難,最終都會過去,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第二則是巴金的名言,意思是心在黑暗的海上漂浮時,需要有燈光指引,也就是說,當人生遭遇挫折時,需要有信念和目標作指引。第三則是路遙的名言,意思是青年遭遇挫折的時候一定要挺住,不要被困難打倒。考生寫作時不要一味寫挫折、磨難等,而要著眼于“信念”,或者二者兼顧,這樣才更符合寫作的要求。文題設置的任務是寫主題班會上的發言稿,因此在文體上要符合要求,寫成發言稿的形式,在語言上也要有一些鼓動性和震撼力。
參考立意:讓挫折成為成功的基石;心懷信念,永不言敗;點亮心燈,勇敢前行;心懷必勝之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