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福紅
一、“雙減”政策背景
2021年的熱點話題:什么是“雙減”?“雙減”后,學生如何做作業?
“雙減”指學校要減輕在校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學習負擔。
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育人水平,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學習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級學校結合自己學校的校情貫徹落實。
作業是學生學習、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活動的延伸環節。過去,沒有“雙減”政策,學生面臨學校課業負擔過重、家長工作繁忙顧及不上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的局面,學生自然流入社會教育機構,無疑會增加家長的負擔,同時學生也沒有得到放松的機會和自由支配的時間,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巨大。“雙減”政策的出臺,就是要解決現實中存在的這一問題:徹底解決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減輕家長的壓力。
那么,“雙減”后,學生如何有效完成作業呢?我們以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做探索實踐研究。
二、“雙減”效果初現成效
通過一個學期的政策實施,“雙減”政策落實效果顯著。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嚴格落實國家“雙減”政策,課堂提質增效,開展課后延時服務活動,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雙減”效果成績顯著,得到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長的普遍好評。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日常作業布置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激發興趣,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初步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雙減”政策下,英語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是重中之重,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是作業的設計者,要圍繞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強化知識點,反饋不足,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創新素養。
建立學校和家庭共育的模式,構建學生校內校外、課內與課外、線上和線下的有效學習體系。學得與習得相互補充,學校課堂教師提質增效,課外作業復習鞏固,拓展提高,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語言,為生活服務,在真實語境中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基于學校各年級學生學情各異、教學目標各不相同的實際,把實用性、科學性、多樣性、興趣性、適度性、實踐性等綜合考量,有效精準布置課內和課外作業。
四、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減量不減質”
我校結合蓮湖教育局“質量提升年”相關要求,明確“雙減”政策下“減量不減質”的教育教學工作主旨。根據學校安排,各年級各科布置作業要全面統籌作業時長和作業總量。各年級英語作業要在學生作業總時間范圍內,根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致力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原則,優化作業內容的布置:在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過程中實施“5+2+1”作業方案。
“5”即課堂前5分鐘“Free Talk(Show Time)”,口語匯報表演時間。“2”是指每周兩次書面作業(大作業和練習冊,大作業是學校作業,練習冊是延時服務作業)。“1”是一次單元鞏固練習,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五、小學英語課日常作業布置的具體做法
因材施教,根據學校實際及學生學情布置作業。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小學英語課教學課時設計為“3+1”模式,有其獨特之處,不同于其他學科即三個長課和一個短課(短課可以是一節15分鐘的早讀或自習,也可以和其他科目各20分鐘短課)。英語學科有其本身的特殊點,在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基礎上,分層設計,多元評價,使英語作業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了解各年級各班學生學情,注重學生的分層
教學中,因材施教和因學情施教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將班級學生根據學生實際劃分為A、B、C三層。當然,這個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A層學生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異。B層學生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一般,學習成績良好。C層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不夠理想,成績不夠穩定。注重學生的分層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掌握學情,以便用最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二)基于學情,設計多樣性作業,對作業量的分層
作業設計分為基礎必做題、彈性選擇題和開放式作業三個層次。基礎必做題作業是最基本的、每位學生都要掌握的題目;彈性選做作業是綜合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開放式作業的設計是具有一定拓展功能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各層次的作業。
(三)基于教學內容,對作業難度進行分層
依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和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基礎訓練;變形練習:拓展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各自的作業,會有不同的收獲。
英語作業設計,從難度上分層,能讓學生主動進入完成作業的狀態,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難易不一的作業,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增強學習自信心以及收獲成功的喜悅。
(四)基于當前小學英語作業的實施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思考作業設計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并以素養作業為基本理念歸納出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四大作業類型,即基礎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彈性作業以及跨學科作業
1.基礎作業(大部分學生完成):朗讀作業(聽音模音,提升語音語調的準確性)。
書面抄寫作業:抄寫單詞,加強識記能力。抄寫句子(重點句子),加強句型理解。
2.實踐性作業:聽、說為先,突出說的功能。培養樂觀自信、大膽展現自我的學習態度,并培養學生在相應情境中積極熟練應用所學語言表達和交流的協作精神。
具體做法:課前5分鐘,Free Talk (Show Time)。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分類作業:
詞匯課——作業布置:朗讀詞匯,背誦詞匯。應用“Read讀—Spell拼讀—Repeat再讀” 模式,比賽誰最流利。
對話課——作業布置:讓學生尋找合作者(Partner),一起完成課前5分鐘的Topic。
閱讀寫作課—拓展課作業布置:寫作課,朗讀自己的小作文,提升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即口語表達能力。
3.彈性作業:拓展作業(英語程度好的學生完成)。如單元后的英語小作文的仿寫模寫。
4.豐富具體的作業設計案例的同時,加入簡單的“同伴互評”制度以及作業等級評價制度,通過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作業批改可以適當應用獎勵小印章,如“English Star”“Perfect”“Good job” “Come on!”等評語激勵學生,使學生快樂完成作業。
如何進行作業設計,優化作業設計,我們在實踐中獲得了一些感悟與體會,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設計必須明確育人方向,優化作業結構,拓寬廣度;變革作業內容,聚焦維度;推進作業管理,確保效度;完善作業評價,才能真正使作業起到復習鞏固拓展的作用。
六 “雙減”政策下,各年級上半學年度,部分實踐性作業布置范例
1.三年級 ——26個字母認讀:讓學生做字母小卡片,四線三格上規范寫出大小寫;另外在A4紙上畫出26個方框,打亂26個字母順序,寫出26個字母;學生分別抽出一個字母卡,認讀后放入A4紙相應的位置上。學生互換A4,(每個學生的26個字母都是不同的排列)快速全部正確放完為勝者。
三年級Lets eat 和 We love animals。 讓學生用彩色泥做出自己喜愛的食物和動物,展示作品并能正確拼讀自己的食物和動物名稱,作品精美者獲得鼓勵和表揚。
2.四五年級范例:利用手工繪畫和手抄報形式表現My Classroom。設計自己的班級布局,五年級設計Menu。Whats your favorite food?My timetable。利用思維導讀,梳理單詞。
3.六年級提升綜合能力:總結單元整體知識。結合當前英語課單元整體設計理念,六年級英語課堂利用大單元、宏觀教學法、總結單元主題、圍繞單元話題來設計課堂教學,課后積極調動六年級學生已有的綜合學習能力,運用Mind Map讓學生總結單元重點單詞和句型,應用Web net分享自己的小作文,學習Word文檔審閱功能,互改互評Writing小作文,提升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綜合語言能力。
4.一、二年級,校本學習,“童音童趣”,分享課外模音、配音,要求按單元的各部分具體內容分段模音和配音,通過實踐作業提高語感、音準,培養學習興趣。
七、關于小學英語日常作業的幾點補充認識
需要明確的是,減負并非“放養”,減負不是沒有作業。 壓力和動力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家長要有科學的認知觀,尊重學生成長的規律,減輕教育過度的焦慮。
八、結語
“雙減”政策下,我們要努力優化課堂學習活動,提升課堂質量,深化學習方式改革,創新學習評價項目和內容,精準設計和布置作業,在本校開展英語學習項目評價應用實踐,在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同時更要提升學習質量。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學愛學。師生協力,積累教學經驗,在實踐中探索更多更高效的英語作業設計,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將“雙減”政策落在實處。
春風沐雨,皆為秋實。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