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對小學生性格品質的養成、綜合能力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高效化推進德育工作,多角度滲透勞動教育,培育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進而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可謂一舉多得。
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不斷補充德育內容,把握合適的時機滲透勞動教育,給予小學生個性化發展、成熟化發展多重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整體優化德育效果的關鍵在于勞動教育的深入滲透,教師摒棄傳統觀念,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指導學生熟練地掌握勞動技能,從而學好道德知識,實現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學生熱愛學習,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未來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筆者就此闡述了幾點自己的教學看法。
一、小學德育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一)強化培養學生能力
我國教育追求的是:以生為本,有的放矢,通過實施有效策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干擾,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強化培養,許多學生因此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很難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有效消除弊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到德育、勞動教育對學生能力發展的影響,必須改進相關制度,及時創新教學方法,高效化推進德育工作和勞動教育工作,強化培養小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掌握不同的技能,實現身體素質、主體優勢、認知水平、實踐熱情的穩步提升,學以致用,成為一名合格的時代新人。勞動教育是德育的基礎性內容,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注意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學生學習興趣十足,也具備了發展信心,“高分低能”現象不復存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創造性發展以及成熟化發展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極大,家庭內部的勞動氛圍較差,孩子難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無法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至關重要,家長應積極配合小學教師,有效開展德育工作,不斷滲透勞動教育,在家庭內部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潛移默化中傳授孩子勞動技能,使他們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增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校教育以生為本,教師開展德育工作、滲透勞動教育的同時,要加強班級管理,使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學會互幫互助,得以共同進步;要以身作則,扮演好引導者角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整體提高德育質量,體現出勞動教育的滲透價值,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勞動風氣。家庭教育為前提,學校教育是關鍵,兩者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在更短時間內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完美融合,有效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
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旨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充分發揮主體優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要想快速達成德育目標,就必須滲透勞動教育,引導小學生通過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助推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勞動是一種鍛煉,可以鍛煉小學生獨立做事的能力,如整理衣物、打掃房間,將悄然改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產生更強的責任意識。勞動也是一種美德,小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活動,爭做一個努力勤奮的人,實踐環節得以健康成長,即可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二、小學德育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實踐,教學引導
學校方面應該重視小學德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要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提高各位教師的教育融合意識,使教師接觸成功案例,展開深入分析,明確教育目標,做好準備工作,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為小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具體實踐中,可以多樣化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勞動態度,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德育知識,充分認識到勞動是生存之本,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發展來說非常有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自然種植活動中進行簡單的技術操作,傳授學生不同的勞動技能,解答學生實際活動中產生的一些疑問,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更好地推進德育工作。如在手工縫制課上,筆者就以示范教學的方式親自示范了手工縫制的技巧,鼓勵學生自己縫紐扣、補衣服,借此鍛煉他們的手工縫制技能。部分學生的練習興趣不高,筆者特意展示了多媒體課件,營造了動態化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觀看視頻,產生濃厚的模仿興趣,之后加入練習活動,不斷提高手工縫制的熟練度。調整教學策略,提高任務難度,下一節課的課堂練習,變換其他的勞動實踐形式,對小學生來說,勞動教育充滿了未知性和挑戰性,他們的勞動熱情愈發高漲,能力發展自然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二)循序漸進,浸潤教育
小學德育是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制訂長期計劃,組織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加強理論教學后引領學生發展,循序漸進中滲透勞動教育,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完美融合。傳統固化的說教形式很難滿足小學生的發展需求,應以細致入微的實踐教導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多角度滲透勞動教育,保證德育和勞動教育的連貫性,整體優化教育效果,助力學生個性發展。與此同時,教師要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勞動的過程,并且從“細節”出發,從“點滴”積累,讓小學生真正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如在開展“廢舊物品二次加工——變廢為寶”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先引導班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搜集身邊的廢舊物品,評估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將一些適合加工的廢舊物品帶入課堂,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廢舊物品的二次加工,從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個性物品。學生制作,教師觀看,不要打斷學生的想象和創造,也不要干擾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小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觀察不同物品后展開二次加工,有的人將雞蛋殼做成了不倒翁,有的人則將玉米皮制成了繪畫作品,親自動手操作,想象與創造的過程就是學生智力水平不斷提升、克服困難、突破自我、個性發展的重要過程。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也將具備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優良品質,德育教學中勞動教育的融合教學價值盡顯,以此為基礎開設新的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更容易引發小學生的創新創造,最終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三)整合資源,合力育人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教育資源的整合,將為小學德育和勞動教育的融合創建有利條件,將進一步提升勞動活動的影響力,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境界,促使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主體優勢,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一分力量。學生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活動,才能感受到勞動的價值,而主動嘗試勞動實踐,不再處于被動狀態,清楚認識到勞動的現實意義。學校教師不妨將小學生帶入生活中,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使小學生全身心投入,更好地進行勞動實踐,熟練掌握多種技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如直接與社區建立聯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定期組織學生進入社區參與勞動實踐,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表演各種節目,傳遞自己的愛心。小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不一樣的認知體驗,獲得身心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滿足,在勞動教育的滋養之下,身心健康成長與綜合能力發展就會變得異常順利。家長們可以參加勞動實踐活動,以親子互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實踐熱情等。家長的肯定對于孩子而言是最寶貴的財富,更多學生有效踐行德育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期的勞動教育有望收獲意外驚喜。
總而言之,應在小學德育中有效滲透勞動教育,實現德育和勞動教育的完美融合,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鍛煉他們的意志,端正他們的勞動態度。應該創新教學方法,深入研究有效策略,繼續融合德育、勞動教育,達到教化育人的目的,期待小學生實現道德品質的升華,最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馬會花(1969—),女,漢族,陜西綏德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德育與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