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共產黨面臨被敵人瓦解甚至消滅的嚴重危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高舉起革命的旗幟。在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受到挫折后,毅然引兵井岡山,到農村去創建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井岡山斗爭是在艱難困苦中奮勇前進的。大革命失敗的腥風血雨,全國革命的低潮,激勵起幼年中國共產黨的抗爭意識;白色恐怖四面包圍,政治上的孤立無援、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的日甚一日,考驗著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衣不得暖、食不得飽的艱難困頓,激發出紅軍將士萬死不辭、一往無前的奮斗意志。井岡山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人士紛紛來到井岡山,或重尋故地,或追根溯源,尋找的都是一種精神的力量。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1972年11月,鄧小平探訪井岡山;1989年10月,江澤民視察井岡山;1993年4月和2009年1月,胡錦濤兩上井岡山。特別是2016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來到井岡山考察調研,再一次深情回顧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告誡我們:“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實踐,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擇、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成長具有關鍵意義。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總書記對井岡山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
歷經歲月洗禮,井岡山精神已經深深地沁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而不懈奮斗,鼓舞著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勇向前。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得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永放時代光芒。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