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寧 武紅鵬 王勝楠

7月3日上午,位于德州市武城縣的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里,“外國友人看德州”活動正在進行。各式各樣的精美地毯,展示出武城傳統手工打結地毯制作技藝的獨特魅力,引得外國友人連連稱贊。
武城傳統手工打結地毯制作技藝是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由晚清時期當地白家地毯作坊傳承而來,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1958年,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武城地毯廠成立,地毯制作延續了傳統工序。如今,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承擔起了傳承這一技藝的責任。
走進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全神貫注修剪著地毯的花紋。電剪刀輕劃過地毯表面,棉絮紛飛中,精美的圖案躍然于毯面,凹凸有致、層次分明。逼真且富有層次感的圖案可達到“花似浮雕,面如錦緞”的效果,地毯的實用性及藝術性得到充分展現。
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高振興介紹,傳統手工打結地毯的制作成形和后續處理非常復雜,需要經過紡毛、倒線、片剪、投溝等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片剪和投溝技術是武城傳統手工打結地毯的“點睛之筆”,需要工人們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下一刀一刀精雕細琢而成,力度稍輕或稍重,都有可能影響地毯的整體造型。“片剪是通過修剪圖案的深淺,從而凸顯出層次感、立體感;投溝是勾勒出輪廓,讓圖案更加醒目。”高振興說,因此,車間內多是二三十年工齡的老師傅,即便是量產的商品,每人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一幅。
2003年,手工織毯工序在存續原有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創新,即用威爾頓織機改造了部分工藝,其他工序仍然延續手工。“我們根據傳統工藝對機器進行改造,力爭機織的半成品更符合手工地毯性能。”高振興說,高科技的地毯編織技術與傳統地毯的手工技藝相結合,織出的地毯不但質量好,而且更富藝術感。

為加強對傳統手工打結地毯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余萬元興建了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內的各種藏品集中展現了中國地毯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其中,“龍騰圖”掛毯寬3.68米、長11米,堪稱“鎮館之寶”。其懸掛于大廳中央,從一樓直插三樓,毯上精心刻畫的中國龍圖案如浮雕一般活靈活現,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高檔手工地毯被稱為“軟黃金”,是一種體現個人品位的藝術收藏品和重要裝飾品。近年來,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將武城傳統手工打結地毯精準錨定國內外高端市場,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美國、德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上億元,深受人們喜愛。

Wuchengs traditional hand-knotted carpet craf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item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Dezhou. Inherited by the local Bai family carpet workshop of late Qing,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a century. Now, Shandong Shenlong Carpet Co., Ltd.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assing on this craft.
Upscale handmade carpets, known as “soft gold”, are art collections and important decorations reflecting personal taste.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Shenlong Carpet has precisely anchored Wuchengs traditional hand-knotted carpet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end markets. Its products not only sell well in China, but also are expor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the Middle East,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an annual turnover up to RMB 100 million, such products enjoy great popularity among the m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