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名游客,在圓明園中會看到哪些景點呢?
桐桐:我看到了“殿堂”“亭臺樓閣”“買賣街”和“山鄉村野”。
瀟瀟:老師,我還看到“殿堂”是金碧輝煌的,“亭臺樓閣”是玲瓏剔透的,“買賣街”是熱鬧非凡的,“山鄉村野”充滿了詩情畫意。
婷婷:金碧輝煌的殿堂和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一個氣勢宏偉,一個小巧精致,一大一小,形成鮮明對比。
老師:是呀,把兩個有著不同特點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著寫就是對比。
雅雯:“買賣街”是熱鬧的,“山鄉村野”是安靜的,熱鬧與安靜,一動一靜,這也是一個對比。
老師:說得不錯。作者正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將事物的不同特點鮮明地描繪出來。
澄澄:“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這里既有仿造,又有創造,也是鮮明的對比。
茗茗:“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這一句呈現了一中一西的對比。
樂文:課文運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身臨其境般欣賞了圓明園中數不勝數的景點。
老師:同學們,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作者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了它輝煌的過去?
奇然:課文用較大篇幅寫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突出了它的雄偉壯觀和珍貴的收藏價值。而正是這樣一座世界聞名的園林,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這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系,形成強烈對比,更能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無比憎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