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城市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 舟山市智慧城市運營有限公司
為統籌停車資源、破解城市停車難題,浙江省舟山市委市政府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聚焦數字賦能,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千島停車”應用,挖掘拓展多跨場景,通過有效整合規范路內停車資源配置,統一管理路內智慧停車泊位和公共停車場泊位,實現了“全市一張網,一個停車場”的總目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政策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促進停車設施建設,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和“加快推行差別化收費”的意見,為破解城市停車難題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1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舟山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數字化改革,對舟山市智慧停車提出了停車資源市區統籌、停車數據共享的新要求。而國內先進城市的智慧停車建設經驗,為舟山市解決城市停車難題提供了借鑒和思路。
2020年11月,舟山市首次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進入“后創城時代”的舟山市,以爭創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對亂停車、僵尸車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舟山市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城市,但公共停車泊位資源嚴重不足,全市汽車數量與公共停車位數比例達到6:1。市區在2019年前已建的第一代智慧停車均為咪表停車,且只在少部分商業街區應用,需有專人現場管理,無法實現“先離場、后支付”。在旅游旺季,舟山市的亂停車、難停車是常態,成為影響海上花園城品質的“硬傷”。
舟山市智慧停車系統打通了前端設備與后端平臺之間的聯動,視頻設備可對車輛駛入駛出行為及車牌進行自動識別并上傳至后臺。車主只要在“千島停車”App或微信小程序中預先進行充值,并開啟自動支付功能,當車輛駛出路內泊位后,系統就會形成訂單,自動從錢包余額中扣除相應費用。
舟山市智慧停車系統建立了“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運營”的理念和體系,統一車主服務、統一支付賬戶、統一服務熱線、統一接入規范,真正實現“全市一張網、一個停車場”。平臺利用高位視頻為主、低位視頻為輔的技術手段,搭建“一個總平臺+N個設備品牌”的架構。隨著舟岱大橋的開通,后續岱山也將納入全市智慧停車一體化管理中。

圖1 “千島停車”平臺駕駛艙界面
舟山市智慧停車數據已實現跨系統、跨區域的智慧對接和應用,智慧停車平臺將大數據統計信息、路內業務信息、停車場業務信息等數據歸集至舟山市一體化公共數據平臺,再由公安、城管等部門進行共享申請。目前,智慧停車數據已與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政務服務辦公室實現了數據共享,為職能部門進行城市道路規劃、道路交通管理、機動車違法追逃、停車資源規劃等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撐。
舟山市將智慧停車與ETC進行技術結合,首創“島內停車費用,出島一次繳清”模式。在舟山市三個高速出入口設置ETC前端設備及配套設施,后臺部署ETC收費系統,當車輛經過ETC設備卡口時,記錄車輛ETC信息,如在智慧停車平臺有欠費信息則進行扣費。這有效解決了外省車輛無法通知、欠費率較高等問題,減少停車費催繳成本。
依托舟山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將停車信用納入舟山市個人誠信分評價范圍。建立“信用停車”承諾模塊,為承諾的車主進行個人誠信分提分,建設相關激勵場景,為車主提供優先、優惠的公共資源。反之,當車主做出承諾而未履約時,相應扣除車主誠信分,限制其享受應用場景。逐步培養公眾誠信意識,形成一個良性、可持續的智慧停車運營管理模式。

表1 “信用停車”模塊建設任務表
舟山市智慧停車系統秉承開放、共享理念,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直接采納以高位視頻為主、低位視頻為輔的第三代智慧停車建設模式。一是全視頻路內停車全場景應用領先全國。全面使用應用技術領先的800萬高清像素的城市級路內停車設備,綜合業務準確率提升至97%以上,在業界遙遙領先。二是先行先試引入路內ETC技術。利用舟山市海島和跨海大橋特點,即將推出國內領先的“路內ETC無人停車收費系統”,在舟山市三個高速出入口設置路內ETC前端設備及配套設施,后臺部署路內ETC停車收費系統,打通與舟山市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數據通道,為車主用戶新增路內ETC繳費渠道,實現開通路內ETC的車輛“島內停車費用,出島一次繳清”。三是業務重構多元化移動支付方式便民高效。采用無人化管理和先離場、后付費的新型停車付費模式,低碳省時。精準停車誘導,實現周邊停車場位置查詢及空余泊位、停車目的地精準導航,以及停車熱點預警信息等功能。
舟山市智慧停車系統采用“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的模式,有效整合全市市區(縣)公共停車資源,搭建市級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臺,實行統一車主服務、統一支付賬號、統一服務熱線、統一接入標準的建設原則。舟岱大橋通車后,還會將岱山智慧停車項目納入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系統,真正打造“本島外島一體化、路內路外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動態交通與靜態交通互動、市場運營與城市治理融合”的集成共享運行系統,為管理部門提供全市停車業務、監管、誘導數據,為停車規劃、停車管理提供精準數據支持。已接入的停車場數據也已全部納入全省智慧停車“一張圖”。
一是完善智慧停車項目運行管理機制。出臺智慧停車項目運行管理相關意見,建立泊位劃設、公告公示、視頻查詢、泊位調整、宣傳推廣、信訪回復、欠費追繳、枝葉修剪等“八個機制”。市城管局發揮總牽頭作用,重點指導建設規劃、技術規范(導則)的編制工作,協調建設運營中的困難及矛盾。住建、自規、交警、城管部門聯合完成本島范圍內公共泊位全面排摸、泊位劃設和特種車位調整。旅游部門對進入舟山市的游客在短信功能中增加智慧停車溫馨提醒。園林部門對涉及的行道樹定期修剪,并對臺風天氣樹木倒伏做好跟進式清理。物價部門合理合規制定差異化惠民收費標準。同時,各主要新聞媒體針對智慧停車項目的先進性、智慧性、便民性策劃重點突出、持續有效的宣傳報道及輿情引導。二是智慧停車賦能違章車、僵尸車等“頑疾”治理。科學增設違停球機,提升城管、交警管理執法效能,打破原有單一業務管理模式的信息“孤島”,實現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作戰。配合市公安交警、城管部門開展“僵尸車”清理整治工作,利用技術優勢對已納入“智慧停車”管理的路內泊位停放的“僵尸車”開展核查、登記、整改工作,精準清理“僵尸車”566輛,專項整治查處違停8612輛,讓公共停車資源回歸公共屬性,有效提升市民服務滿意度。此外,智慧停車平臺也為公安部門查詢黑名單“老賴”活動軌跡、開展流動人口管理提供了近萬條基礎視頻數據線索。三是數字化手段賦能靜態交通管理。2021年10月,“千島停車”如期在“浙里辦”上線。截至2022年4月10日,全市9063個路內智慧停車泊位、38個停車場的8961個泊位已納入智慧停車管理;“千島停車”App注冊用戶已達24.5萬人,綁定車輛15.67萬輛;泊位平均周轉率從原來的1.7提升到4.94,泊位停車半小時內駛離率從實施前的10%上升至實施后的72.38%。城區擁堵和停車難題有效緩解,靜態交通治理成效顯著。

舟山市智慧停車前端設施 作者提供
建立信用承諾、履約踐諾機制,針對停車繳費不及時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設置個人誠信分“信用停車”承諾事項及積分規則。鼓勵車主做出履約承諾,提升個人誠信分,享受一定的激勵機制。開發加油、洗車等相應優惠場景,提升誠信車主的獲得感。依托舟山市智慧停車平臺,根據“信用停車”承諾內容收集車主停車頻率、停車繳費記錄等相關數據,推送相關信息至舟山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平臺依據承諾模塊對違約車主進行相應扣分。通過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逐步培養公眾的誠信意識,形成一個良性、可持續性的智慧停車運營管理模式,提升了社會治理水平。
(責任編輯:嚴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