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斌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停車難”已成為各地城市管理的痛點問題。目前,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機動車保有量超過60萬輛,千人擁車量達到227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而停車位普查結果顯示,全區現有泊位供給率不到90%。面臨停車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的挑戰,崇川區通過科技賦能,引入人工智能系統,有效整合利用停車資源,停車秩序管理質量、城市交通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崇川區以數字智能化為目標,建設了一套覆蓋全域的便民智慧停車服務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靜態交通治理能力。
崇川區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其主要具備三大功能。一是實現停車資源實時監控,整合接入轄區各類機動車泊位信息,有效打破停車信息孤島,盤活閑置車位,提高車位使用效率。二是實現停車導引功能,積極與百度、騰訊等專業導航系統合作,以信息發布為載體引導公眾便捷停車,提供高效的出行停車服務體驗。三是實現違章預警提醒,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具備車輛目標提取、違章預警治理等功能,并利用短信、微信等媒介及時提醒違停行為。
運用智能化收費和智能化管理兩大新手段,進一步釋放人力資源。一方面是智能化收費。智慧停車平臺采用國內首創的5G智能巡檢車和ETC無感支付相結合,構建“互聯網+停車管理”新模式。5G巡檢車通過AI車牌識別代替人工管理進行數據收集;ETC無感支付,即車輛未繳費離開泊位通行至ETC扣繳點位扣除當次(或4天以內)停車費用。“ETC+5G”并舉,推動路內路外一體化收費管理,項目運營以來實現自動扣費2萬余筆。另一方面是智能化管理。在紅星路、桃塢路等建筑退界區建設智能道閘和違停抓拍系統,通過智慧停車平臺與交通違章處理平臺共享數據,已推送違停提醒短信4萬余條,大大降低人力及維修成本。
通過建設、試點、改造三大舉措,提升停車設施資源智能化水平。一是建設智能化機械式立體停車樓。該區便民服務中心停車樓已投入使用,共設置機械停車位212個、充電車位24個,其“通停通付”功能獲江蘇省公共停車收費管理現場會一致點贊。二是創新停車泊位試點。在環城南路探索啟用智能泊位機器人,與智能巡檢車互補,實現道路停車位收費智能規范化。三是實施停車場智慧化改造。18個公共停車場、2100個泊位納入智慧停車管理平臺監控。
以空間資源優化為導向,想方設法彌補中心城區停車位緊缺問題,進一步提升智慧停車空間承載能力 。
以違停整治為抓手,開展四大行動,加強中心城區智慧停車泊位管理。一是實施“還位”行動。加快清理城市新型垃圾,組織清拖無主僵尸車153輛,勸離長期停放車輛367輛。二是實施“凈道”行動。緊盯偏僻區域,清拖違規停放大型車137輛,規范勸離1005輛。三是實施“出鞘”行動。打造文明城市長效管理中南片區靜態交通示范點,規范勸離機動車1萬余輛,清拖機動車70輛,行政處罰408起。四是實施“利劍”行動。重點攻堅擁堵路段,以盤香路為例,清拖周邊違停車300余輛,與周邊載體協商新增“潮汐式”泊位375個。
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四向發力增加停車泊位。一是利用城市待開發地塊,完成鐘樓廣場西停車場、五一路停車場、紅星路停車場、江嵐停車場的智能化建設,增加停車泊位620個。二是拓展背街后巷空間,施劃機動車臨時泊位2721個,并全部上線運營。三是開展錯時共享停車,在龍王橋路、文峰支路等區域施劃夜間限時泊位509個,并納入停車引導系統。四是做足地下文章,新增幸福新城等各類小區人防停車泊位約12萬個,并由開放式人工收費改為封閉式無人智能化收費。

南通市崇川區智慧停車 朱曉鵬提供
堅持一手抓違停執法,一手抓收費管理,齊頭并進做好停車秩序管理。一方面是抓好委托執法,基于213條背街后巷交通組織優化改造,拓展背街后巷委托執法管理范圍,基本實現區內全覆蓋,累計糾正、處罰違規停車行為12萬余次,以剛性執法推動背街后巷停車秩序全面智能化。另一方面是抓好公共停車收費管理,排查整改附院周邊等重點區域“不明碼標價”相關問題334起,并納入智慧停車平臺監管,涉及停車問題投訴辦結率與滿意度基本達到100%。
以謀篇精準化為關鍵,堅持一盤棋思想推進智慧停車,進一步提升智慧停車組織保障能力。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停車建設,將其納入民生實事重點工程,并部署實施市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三年提升行動。市里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協調聯絡組,構建政府統領、部門協作、板塊參與的智慧停車推進體系。為進一步加大主城區智慧停車推進力度,市里安排市城管局黨組副書記掛職擔任崇川區副區長、城管局局長,有力支撐市區停車建設管理工作。
南通市相關部門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多元聯動協同落實智慧停車項目。一是“警城聯動”。市交警支隊會同崇川區組建工作專班,完成431個退界區停車場、1.76萬個停車泊位智慧化建設。二是“條塊聯動”。市市政園林局成立攻堅小組,協助崇川區實施嚴管街整治,推進路牙以上區域一體化建設,4399個泊位完成智慧化改造。三是“局區聯動”。市城管局安排專員半脫產指導崇川區優化“一軸兩片”場地內交通組織,設置完成52個智慧化停車場,1815個車位動態數據接入智慧停車平臺。
充分整合社會治理資源,依托社區“網格+鄰里”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延伸停車智慧化管理觸角。考慮到區域發展和基層實際,崇川區將全區劃分成綜合網格824個、專屬網格237個,明確每個網格的管轄范圍和相應職權,確保無死角、無遺漏。借助“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實踐,堅持“網格吹哨、部門報到”,進一步壓實網格員、停車巡檢員、城管、公安等執法人員的責任,全力推進轄區停車秩序專項整治。
(責任編輯:嚴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