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茗
在“碳中和,碳達峰”這個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戰略布局背景下,通過對大連市內的重污染行業碳信息的披露現狀分析,得出碳相關信息披露質量不高,不全面,碳相關信息披露缺少統一規范,缺少對碳信息披露動力等問題,并據此提出結合雙碳目標完善碳會計理論規范,加強對碳信息的強制披露,提高重污染行業對碳信息披露的重視等解決措施。以此來給相關單位、其他行業的碳信息披露提供參考和啟示。
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面對這一背景,大連市作為一個沿海城市,其支柱產業中一些行業如:石油化工行業、重工行業等屬于重污染行業。而重污染行業作為碳排放的主體,有必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相關上市公司在進行碳會計信息披露時應積極披露,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持,為管理者制定未來的戰略提供依據,也為政府監督提供渠道。下文從大連市20余家上市公司中選取了3家主營業務涉及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來介紹大連市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現狀。
一、大連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現狀
根據2010年9月14日,環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提供的對于重污染行業的規定,本文選取的3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石化行業1家,化工行業1家,重工行業1家。在2019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要求參加碳排放權交易的重點排放企業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相關的信息。因此為對比規定公布前后碳信息披露的情況,將選取這些行業2018年和2021年的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作為研究對象,相互對比兩者的差別。
首先從選取的企業整體來看,作為碳信息重要披露來源的社會責任報告,3家大連市涉及重污染行業的上市企業中有2家企業,僅在2021年公布了社會責任報告,這一數據表明大連市重污染行業上市企業對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數量有所缺乏。
其次具體到各個行業對于碳信息披露的現狀,大連化工行業選取的企業(簡稱B公司)在2018年年報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披露了報告期內公司環保投入基本情況,環保投入資金16.6百萬元,投入資金占營業收入比重3.16%,此外在報表第五節重要事項的第十七項社會責任相關對環境信息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披露,包括排污情況是否超出國家標準以及具體低碳減排措施,報告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與環保有關項目的行政許可情況,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在對環境自行監測方案中披露了公司建立完整的環境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委托有資質外委監測單位對廠內廢水、廢氣、噪聲等進行監測。與此相比除2018年披露的部分外,B公司在2021年報表中報告期核心競爭部分,簡單披露了公司對于環保低碳的理念,在可能面對風險中簡單披露了公司為實現低碳減排目標將采取的一些措施。此外,2021年報中單獨設置第五節作為環境與社會責任章節進行披露,其中對2018年報社會責任相關部分包含的部分進行了更加詳盡的披露。與18年相比關于碳信息的披露有所增加但缺少減排目標、減排戰略的詳細規劃以及對于具體低碳減排措施的披露也不夠詳盡。
在大連石化行業選取的(簡稱H公司)2018年年報中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第一項經營情況討論中著重強調了綠色環保運營的低碳理念,第三項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公司發展戰略環節,簡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低碳減排戰略,以及在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中披露公司環保投入資金29萬,投入資金占營業收入比重49%,在年報第五節重要事項第十七項社會責任相關中同樣披露了包括排污情況是否超出國家標準和減排措施等信息。與此相對,H公司在2021年報中前言部分,披露了與低碳減排相關榮譽,該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分別于2017年和2020年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在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還重點強調了對“雙碳”目標的重視,增加了對低碳減排目標的具體規定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在企業所處行業格局和趨勢分析中著重強調了向低碳發展的低碳理念。同樣也單獨設置第五節作為環境與社會責任章節進行披露。此外該企業還單獨披露了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除年報中披露的部分外該報告中還強調了公司發展,綠色先行的低碳理念,披露了針對低碳減排多達19項的具體措施和報告期內實現的節能減排成效以及具體的實現減排節能數據。總體來看與18年相比關于碳信息的披露有大幅增加,是所有企業中較為詳盡的。
大連重工行業中選取的企業(簡稱Z公司)在2018年年報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研發投入部分披露了該企業對節能環保方面掌握的一系列新技術。在公司發展戰略部分披露了重點關注廢物處理、污水處理、大氣治理等節能環保領域等相關低碳減排戰略。在報表第五節重大事項第十八項社會責任情況中同樣披露了包括排污情況、減排措施等。與此相比的除2018年披露的部分外,該企業2021年報表中對于低碳發展戰略強調了將繼續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也在2021年報中單獨設置第五節環境與社會責任,其中對2018年報社會責任部分包含內容披露得更加詳細。此外該企業還單獨披露了2021年的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對低碳環保理念、目標以及環保績效進行了概括性的闡述,制定的《綠色工廠建設實施方案》披露了公司用于污染防治的投資,包括低碳相關的重點項目金額,總金額達1,599萬元。總體來看與18年相比關于碳信息的披露有所增加,但具體低碳減排措施的披露不夠詳盡,對于低碳綠色戰略的披露也不夠具體比較空泛。
二、大連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一)碳相關信息披露質量不高,不全面
對比這3家企業2018年和2021年披露的數據來看,大部分企業在2021披露內容有所豐富但質量依然不高,不夠全面。只有兩家披露了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對碳信息大多為定性地披露缺少定量的指標,比如對低碳理念和少量的低碳減排戰略的披露僅僅停留在宣傳口號上,對于低碳減排目標也只是進行大方向的披露,僅有少量的定量指標,2家企業在18年進行了披露。對于雙碳目標要求的節能減排關鍵數據,只有少數企業比如石化行業H公司在2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對減排目標進行了明確的披露,具體標注了每個項目實現多少減排量。最后所有企業出于營利性考慮僅披露了企業達到的低碳目標,獲得的節能減排榮譽等正面信息,而規避對企業不利的碳信息披露,這使得企業對于低碳相關信息披露不夠全面,尤其是對于低碳減排可能會對企業造成的相關風險很少披露。
(二)碳相關信息披露缺少統一規范
從2018和2021年大連市重污染行業對碳信息披露信息來源來看大多披露的碳信息出自年報,對社會責任報告僅有2家在2022年進行了披露,對于是否要求每個上市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缺少統一規定。
從對碳信息披露的內容來看,選取的大連市重污染行業上市企業大多數披露了低碳減排的理念、戰略、目標和措施,但未對具體將要達到的減排目標和戰略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說明。有少部分對低碳減排投入的資金,以及涉及的低碳減排所獲得的榮譽進行了披露,其中僅有1家企業對于低碳戰略和取得的具體減排數據,進行了詳細的披露。由這些披露信息可見對于碳信息的披露內容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范疇,內容應具體到什么程度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三)缺少對碳信息披露動力
在我國2016年就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相關企業強化碳信息披露,2019年發布了《處理暫行規定》,要求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的重點企業從2020年起在年報中披露碳信息。但上市企業作為營利性組織,為避免在披露過程中泄露自身財務信息和成本,都會盡量減少披露的會計信息,從大連市重污染行業披露的數據來看,對于大多數企業碳信息的披露特別是涉及具體數據只在年報中涉及少許,而對于作為碳信息主要數據來源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較少,披露積極性不高。而且對碳信息內容上也僅停留在對采取措施和取得成效的披露,僅有石化行業選取的企業對于具體項目的減排量進行了披露,其他企業則沒有具體數據,對低碳減排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具體風險則基本沒有詳細的披露,可見企業對于低碳減排的披露缺少積極動力。
三、大連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問題分析及對策
(一)結合雙碳目標完善碳會計理論規范
前文提出的碳信息披露質量不高,范圍不夠全面,缺少統一規范,很大原因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碳會計理論作為信息披露的支撐所導致的,因此為盡快實現雙碳目標,我國應加快碳信息披露的理論研究。國外的碳信息披露理論主要的兩個參照標準,一是由TCFD由金融穩定委員會提出的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與氣候有關的四類核心信息包括: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績效指標,二是由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在2003年發布的披露框架,包括戰略管理、風險和機遇以及排放數據。我國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雙碳目標要求來完善自身理論基礎。此外,碳會計披露也要充分結合行業的實情,考慮不同行業的低碳減排難度和重要程度來制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披露標準,注意披露的可實踐性。
(二)快速實現雙碳目標,加強對碳信息的強制披露
各上市企業缺少披露的動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的對于大部分碳信息披露采取自愿披露的原則。為盡快完成“雙碳”目標,保障“雙碳”目標的實現,我國碳信息披露理應從自愿轉為強制。在國外包括: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個國家已經相繼推出碳信息強制披露的規定,以此為參考結合我國可分階段推進碳信息強制披露制度。可從重點行業比如重污染行業首先開始向主管部門報送碳排放報告,下一步要求全部上市公司在年報的環境信息部分增加披露碳排放量的定量數據、低碳發展帶來的風險與應對措施。同時也鼓勵其他企業主動披露碳排放數據與碳風險管理信息。
(三)積極實現雙碳目標提高重污染行業對碳信息披露的重視
從前文碳信息披露內容來看,目前我國上市企業低碳意識還不強,很少企業能夠認識到低碳發展才能提供長久的經濟收入。為了更積極地完成“雙碳”目標,完善碳信息披露數據,提高在節能減排比率中占據主要位置的重污染行業企業的低碳意識,相關部門不僅要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發,還要對企業進行低碳教育,建立全面的關于低碳減排的獎懲措施,以提高企業對完成減排目標的重視程度。對于企業來說,要使企業內部人員充分意識到低碳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實現長久的經濟效益,有助于企業自己重視碳排放與本企業的碳信息披露,加大披露的深度與廣度。
(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