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是雨滴從天而降的聲音;淅淅瀝瀝,它的腳步逐漸加快;嘩啦嘩啦,它跑起來了;啪嗒啪嗒,是被它淋濕的行人沾泥帶水的腳步聲。
雨,是空氣在發脾氣,是大自然的孩子在撒嬌。它洗凈世界,沖掉泥土,打濕花瓣,潮濕空氣。它屬于每一個季節,每一段時間。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唐〕劉士卿《別嚴士元》
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頭的花朵飄到地上,聽不到聲響。這兩句從字面上看,平淡如水,但細細體味,就會覺得韻味無窮。
雨細得讓人無法察覺,直到衣服由潮變濕,方才知道。這種自然景象只有“水國”常有。花兒落地,皆因春風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為因果。這里寫的是一種極靜的環境,以這種靜反襯出二人心中的不平靜。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北宋〕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薄薄的被蓋,孤單的枕頭,寂靜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煩的瀟瀟雨聲,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明。僅此現實苦況,已令人不勝凄愴。再借“夢回”之際,引發對比,強化愁思。思念縈回,形諸夢寐;試想離人思緒,不難想象夢中之景。于是,夢里家庭的溫馨歡樂與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頓覺滿紙生愁。這樣以虛襯實,確能以少勝多,審美佳趣由此倍增。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南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淅瀝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歷來評此詩的人都認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卻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
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句詩時,對“一夜”二字不可輕輕放過,因為它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涌上了眉間心頭。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