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 劉雨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攜著數千年歷史文化積淀款款而來的濟南,文藝范兒十足。“天下泉城”“詩城詞都”“曲山藝海”等享譽內外的城市名片,便是最好的印證。從古至今,無數文人雅士或水墨丹青,或筆走龍蛇,或吟詩作賦,或輕歌曼舞……用不同類型的文藝精品涵養著城市的精氣神,讓泉城這座城市擁有了更多的文化味道,也讓更多的人以此了解濟南、熟悉濟南、欣賞濟南、愛上濟南。
賡續歷史繁華,開啟文藝新篇章。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生動實踐中,深入挖掘地域獨特文化資源,在傳承中弘揚,在弘揚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現新作為。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文藝活動,發揮文藝凝聚力量、振奮精神、鼓舞人心的獨特作用;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拓展創作廣度深度,努力打造濟南特色精品力作;堅持“送文藝”與“種文藝”相結合,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試點工作取得新成效,讓濟南市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波興浪涌、再放異彩;發展壯大文藝工作者隊伍,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注入新動能、匯聚新力量……
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濟南城市的文化自信需要文藝的厚植和支持,濟南城市的文化宣傳也需要文藝的引領和提升。本刊推出“文風藝韻”專欄,通過實地調研和名家訪談,多角度展現泉城歷史文脈,多側面講述濟南文藝故事,讓城市更美更有溫度,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貢獻文藝力量。

君子六藝,“樂”居第二。
從古至今,音樂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譽為精神食糧,春秋時期,孔子在齊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
可見,音樂藝術源遠流長。
德國音樂理論家和作曲家霍普德曼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城市中,音樂帶來的不僅是感官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凝聚。
在濟南,從2014年開始延續至今的濟南國際合唱節就是這樣一場城市的音樂之光,從比賽到交流、從省內到國際、從線下到云端,它照亮城市的星空。從年年舉辦的國際合唱節到2022濟南音樂季的首秀,如今濟南音樂藝術事業的發展不斷開啟新的里程,讓音樂流淌在城市中,讓歡樂駐扎在人民心中。
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沒有哪一種文藝形式比音樂更接近和打動人心。”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藝創作研究院院長、濟南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陳雷說。“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音樂作品,如《義勇軍進行曲》《團結就是力量》《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等,它們激勵著千萬中華兒女奮發圖強的信心與力量。”
合唱作為群聲的藝術,通過不同的音色與聲部有序地交融,發出心靈間的共振,使其更具感染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合唱一直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正是合唱藝術的魅力。在濟南就有大量活躍于社區、學校的合唱團,他們為濟南發展合唱藝術奠定了良好的氛圍基因。
如何讓濟南的音樂事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更好地服務社會,打造濟南特色的音樂品牌?2013年,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下簡稱“濟南市文聯”)提出探索打造高水平合唱節的構想,并組織濟南市音樂家協會有關負責人南下取經,向廣州、深圳學習先進的合唱理念以及辦節經驗并形成了共識。
取經容易辦節卻是很艱難的過程。“從無到有,濟南合唱節初創即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培育合唱參賽隊伍;二是提升參賽水平;三是打造亮點確立品牌。”陳雷說,經過大家反復討論、分析,研究制定出一套推進濟南合唱節的工作體系。針對參賽隊伍的管理,打造了一個專業的組織——濟南市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同時吸納多元化人才組成合唱節的組委會為合唱節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針對參賽水平提升,展開了下基層、進社區舉辦合唱公益培訓班,從音樂素養到表演藝術全方位培訓。濟南合唱節要辦出特色,每屆都要有亮點,從首屆的濟南都市圈六城聯動到沿黃城市的黃河大合唱,年年有側重點和發光點。
經過一年的精心籌備,2014年4月,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文聯等部門聯合主辦,濟南市音樂家協會、濟南市合唱聯盟等聯合承辦的首屆濟南合唱節與大家見面了,首屆濟南合唱節甫一登場便在齊地反響熱烈,先后共有450多支合唱團隊、近2.5萬人參與其中。群眾熱情高漲,也給了組委會極大的信心,第二屆就嘗試拓展為“濟南(國際)合唱節”,不僅覆蓋了濟南社會各界,還輻射到了北京、天津和整個省會城市群,韓國安東市立合唱團也在這年加入了。
創新成為了濟南國際合唱節永恒不變的特色。除了每屆都邀請國際知名合唱團參與以外,濟南國際合唱節在主題創作和表演方面也下了大功夫。比如第七屆提出“講好黃河故事”這一主題,推出沿黃九省省會城市線上合唱音樂會和省內沿黃城市合唱音樂會。今年的第八屆濟南國際合唱節,將會推出具有濟南文化特色的三首原創曲目《如夢令》《破陣子》《鵲華秋色》,還會上演交響合唱《黃河》。

從開始取經到如今已成功舉辦七屆濟南國際合唱節,濟南市文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辦節理念。堅持“競賽、展示、創作、交流”多元素融合,每屆歷時半年,讓合唱節真正成為了群眾的節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正如貝多芬對于合唱藝術的精煉概括“從心靈出發,必將到達彼心深處。”
回顧成功舉辦的七屆濟南國際合唱節,通過舉辦合唱培訓班、合唱比賽、惠民展演、合唱音樂會、合唱研討交流、輔導進社區等系列活動,帶來的是累計1400多支國內外合唱團參加比賽及展演,達到130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舉辦了80多場培訓班、30多場大師班·工作坊、40多場高水平合唱音樂會的音樂盛宴。
顯然,濟南國際合唱節已在國內外贏得了廣泛的影響力和極大的美譽度。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李小祥盛贊濟南國際合唱節“已成為長江以北辦的最好的合唱節之一”,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合唱協會會長房思釗認為“濟南國際合唱節已經成為濟南的一張文化名片”。
“文藝為民、文藝惠民、文藝樂民。”文藝要扎根基層、服務群眾,音樂亦然。通過打造濟南國際合唱節,濟南市文聯成功走出了一條文化品牌助力社區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合唱雖然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人員、場地流動性大,組織秩序欠缺。”面對這一難題,濟南市文聯以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為依托,提出“支部建在合唱團上”的創新實踐,通過成立臨時黨小組,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和引領作用,并率先在濟南市合唱聯盟注冊的100支社區合唱團里推廣,使合唱團逐步由自發無序走上良性有序的發展道路。
成立于2013年的濟南市合唱聯盟,是服務于基層群眾合唱隊伍、增加群眾參與度的專業組織。為推動合唱藝術在濟南的普及與發展,合唱節組委會邀請中國合唱聯盟主席徐錫宜、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吳靈芬、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任寶平、世界合唱比賽藝術總監羅曼斯·瓦納格斯等一大批國內外合唱界專家名流來濟授課,培養基層骨干隊伍學習先進合唱理念,提高合唱團專業水平。同時在基層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群眾合唱培訓基地,組織專家學者到基地指導,打通文藝服務基層群眾“最后一公里”。
經高水準專業輔導后的老戰士合唱團、二七新村田園合唱團等多支合唱團在濟南國際合唱節比賽上獲得了金獎,其中泉之韻、超越之聲等多支合唱團先后在中國香港、俄羅斯索契、南非等國際合唱節賽事上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讓濟南音樂事業真正實現了從歌詠時代到合唱藝術的成功轉型。

此外,合唱團還肩負著文藝“播種機”的使命。平均年齡66.5歲的和諧之聲合唱團,他們不僅開設了“音樂黨課” 、主題黨日等黨建活動,還充分發揮合唱團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年組織二三十場公益演出,深入社區、學校、養老中心和鄉村,踐行文藝志愿服務。老戰士合唱團自2017年開始,作為文藝志愿服務隊,幫助貧困山區長清區廣里小學成立合唱團并率領合唱團參加了第六屆濟南國際合唱節。
在創新文藝服務方面,濟南市文聯不僅推出了社區合唱團轉化為文藝志愿服務團這一創造性的舉措,還充分運用“合唱節+”模式,扶持南部山區多所中小學,建立音樂培訓基地和文藝志愿服務基地,用音樂開啟山區兒童音樂夢想,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既“送文藝”又“種文藝”,濟南國際合唱節讓藝術滋潤人心,讓文化涵養城市精神。連續3年被列入濟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百件實事之一,2次被評為影響濟南年度文化事件,4次被評為濟南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第二屆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時代風尚”——“最美文藝志愿服務項目”,已成為濟南文藝界最具特色的文藝志愿服務品牌。
音樂是世界的共同語言。用音樂去傳遞濟南故事,是濟南國際合唱節走向世界的另一種姿態。
“從第二屆濟南合唱節開始,陸續有國外知名合唱團參加,如德國奧格斯堡愛樂合唱團、以色列卡法薩巴蓋爾倫合唱團、捷克比卡羅管弦樂合唱團、澳大利亞堪培拉小紅點合唱團等。”濟南國際合唱節儼然已成為濟南與國際城市間的文化互鑒與交流的有利載體。每年合唱節舉辦期間,濟南會與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
第四屆濟南國際合唱節舉辦期間,德國奧格斯堡愛樂合唱團的團員們走進舜華社區,中德雙方都帶來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演出,既讓泉城市民感受到了德國古典音樂的魅力,也讓德國友人感受到了泉城人民的熱情好客。

第五屆濟南國際合唱節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國際合唱快閃”活動讓泉城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國際頂尖合唱藝術團體的魅力,調足了群眾對合唱藝術的興趣。而來自捷克的布拉格晨曦合唱團的代表表示,濟南靈動的泉水給他們創作音樂帶來了很多靈感。“濟南國際合唱節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流,像‘城市游覽‘進社區交流‘快閃這些環節在歐洲的合唱節中都是沒有的。去年合唱節結束后,參賽隊伍對合唱節評價非常高。”捷克合唱團的聯絡人石昕說道。

用音樂講出濟南故事,濟南國際合唱節除了“引進來”,也在“走出去”。2017年11月,濟南合唱代表團受邀參加“唱游布拉格”活動,濟南外海童聲合唱團與當地音樂團體合作在布拉格廣場、施特勞斯公園進行了有趣的合唱快閃,當地居民一路掌聲:“沒想到中國孩子的演唱水平這么高!”此外,濟南國際合唱節還把推介會和音樂藝術節設在了美國洛杉磯和捷克布拉格、匈牙利、奧地利等地,讓《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等經典歌曲傳唱在異域的天空……
雖然疫情影響了濟南近年對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但以合唱節搭建的音樂橋梁已然成形,濟南與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藝術交流不會停止,永不落幕的音樂之聲定會經久不息。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
從合唱之都到音樂之都,濟南市文聯的破題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2022年6月27日,以“唱響主旋律,提升軟實力”為主題的2022濟南音樂季云展播圓滿落幕。值得關注的是,2022濟南音樂季是濟南市文聯一直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拓展創作廣度深度,努力打造濟南特色精品力作的又一次精彩展現。
“2022濟南音樂季結合濟南全面推進‘十大之城建設目標隆重推出,分為紅色傳承、魅力泉城、幸福生活、活力創新、融合開放、歷史文化六大主題,內容幾乎涵蓋所有演奏形式的音樂作品,曲目猶如萬花筒般色彩斑斕,洋洋大觀、精彩絕倫”。今年的音樂季吸引了沿黃城市、駐濟高校、文藝團體、知名音樂人、音樂工作者與愛好者等200多個機構和團體參與,3000余人積極獻唱,25場專場音樂會,總關注度超300萬人次。

不僅如此,音樂季作為文化交流的平臺也為身處異地的濟南人帶來了知音。“作為一名濟南人,非常高興看到家鄉舉辦這樣的高規格的音樂盛會。”“無論身在何方,一定為濟南音樂事業發展加油助力!”……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歌劇院獨唱演員韓蓬,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歌賽”“金鐘獎”“哈爾濱之夏”三冠王王慶爽,小提琴演奏家、瑞士蘇黎世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席王小明等多位濟南籍知名音樂人紛紛通過視頻表達了對2022濟南音樂季活動的熱心支持與美好祝愿。
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理事、作曲家郭建勇點評道:“2022濟南音樂季活動涌現出不少年輕的藝術家,在詞曲創作方面表現得尤為出色,作品質量較高。從作曲技法到情感表達,都體現出了一定專業水準和創新精神,充滿了對這個時代和城市的贊美之情,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也正是在7月12日這一天,第八屆濟南合唱節正式啟動并在槐蔭區舉辦首場合唱培訓,開啟基層群眾合唱培訓全覆蓋,穩步推進基層社區合唱團建設,以其品牌化、常態化和惠民性、創新性的特點,用合唱節活動品牌帶動社區文化建設,推動社區文化服務品牌化、層次化、精細化,讓泉城市民每天都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繁榮發展濟南合唱藝術事業。
讓城市插上音樂的翅膀,通過音樂傳遞濟南好聲音,這是當前濟南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文藝擔當,也是濟南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以合唱為抓手,以音樂為品牌,濟南市文聯正在醞釀以泉水為特色的流行音樂節,將音樂事業的發展與音樂產業的促進融合推動,一個生機盎然的音樂之都正在向我們走來。
Music, sung or played,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our life and is spiritual food for the soul and heart. When Confucius was in the state of Qi, he heard the Shao music, and for three months after did not even notice the taste of meat. He said, “I never imagined that music could be so sublime.” Jinans history of appreciating music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Since 2014, Jinan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has brought outstanding choral music from across the world to Jinan, as a sparkling event that features communic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rises to international fame, and bridges online and offline experiences. International choir visitors stay with welcoming hosts throughout the festival, sharing their love of music and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Li Xiaoxiang,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 general of China Chorus Association, praises that Jinan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best of its kind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Jinan music season online show vividly portrayed Jinans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dentity. It has received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more than 200 organizations and over 3,000 people, as well as over 3 million views. This was a widely attended meeting from people of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who are very much engaged in, which helped Jinan to convey a more open and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of art and culture.
Jinan, with the annual choral event and the debut of the music season, has paved the way for new pictures of music and art development. Music connects people with the city, and it pulls heart st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