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寇侵占自己家園那一刻起,中國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就沒有間斷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深厚的臺灣情懷扎實開展對臺工作,極大推進了臺灣民族民主革命的進程。
指導組建中國臺灣共產黨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臺灣已被日本殖民統治長達20余年。臺灣同胞不畏強暴,奮起反抗,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許多仁人志士,尤其是進步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返回祖國大陸,或參加反帝愛國運動;或成立以光復臺灣為目標的各種抗日組織、團體,以祖國大陸為基地,開展推動實現臺灣回歸的斗爭。
1921年7月,共產國際執委會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專門討論了中國臺灣的革命問題,并指示日本共產黨幫助建立中國臺灣共產黨。此時,日本共產黨中央囿于國內選舉,決議請中共中央負責幫助籌備中國臺灣共產黨的工作。中國共產黨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籌建中國臺灣共產黨的歷史責任,對臺灣共產黨的創建給予極大幫助和積極指導。
1928年4月15日,中國臺灣共產黨“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開,與會代表7人,分別代表上海、廈門、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東京等地的18名中國臺灣共產黨黨員。中共代表彭榮和作為來賓的朝鮮共產黨代表呂運亨出席大會。1931年下半年,日本殖民者在全臺大肆搜捕中國臺灣共產黨黨員,中國臺灣共產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從此陷入癱瘓狀態。
推動臺灣光復運動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廣大臺灣同胞積極參加和支援大陸人民抗戰,以鮮血和生命證明自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離的成員。活躍在抗日前線的中國臺灣同胞抗日團體——臺灣義勇隊,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臺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祖籍福建,臺灣臺北人;1924年6月到黃埔軍校學習,1925年被派到國共兩黨領導的臺灣地區委員會工作。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他深感“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萌發了組建臺灣義勇隊的念頭,并向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提出這一建議。1939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指示中共黨員張畢來(又名“張一之”),協助李友邦組織臺灣義勇隊。
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支持下,臺灣義勇隊在浙江金華誓師成立,李友邦任義勇隊隊長,張畢來任秘書,義勇隊建立中共支部。1939年4月,周恩來視察浙東,親自召集相關同志研究臺灣義勇隊情況,并就其任務和活動作出明確指示。
臺灣義勇隊是大陸唯一由臺灣同胞組成的、人數最多、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抗日隊伍,這支隊伍最多時有400余人。義勇隊隊員臂章上都印有“復疆”二字,以表達光復臺灣的意志。在中共影響和指導下,臺灣義勇隊以“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為宗旨,以浙江為主要陣地,團結各地臺灣同胞開展抗日斗爭。
為解放臺灣斗爭展開布局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全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休養生息,重建家園。但蔣介石集團卻堅持獨裁方針,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消滅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繼續維持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為適應新的斗爭形勢,中央決定選調一批干部赴臺,組建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并指定蔡孝乾為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赴重慶進行國共談判。行前,周恩來與蔡孝乾談話,傳達中共中央這一安排。按中共中央指示,1946年4月成立中共中央上海局,由劉曉任書記,其主要職責之一便是主管國統區長江流域各地及臺灣地下黨工作。
1946年4月,首批干部從上海搭船進入基隆、臺北。蔡孝乾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組織下集中學習一段時間后,于7月秘密抵臺,擔任臺灣省工委書記。中共臺灣省工委成立后,依據黨在白區“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工作方針,迅即開展工作。中共臺灣地下黨在臺灣的黨員人數發展很快,到1947時,中共在臺灣的黨員已有900余人。
這一時期,國民黨的專制獨裁統治和官員們的貪污腐敗,使抗戰勝利時曾經對其抱有很大期望的臺灣同胞,感到極端失望和憤怒,最終釀成“二二八”起義。國民黨政府以武力血腥鎮壓了這次起義。“二二八”起義失敗后,根據中共中央上海局關于“不能存在和暴露的干部應盡量撤走”的指示,臺灣省工委作出分散、撤退的決定。1947年7月,參加“二二八”起義的部分臺灣省工委干部陸續撤離臺灣,經廈門、上海輾轉抵達香港。經過多方努力,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和幫助下,同年11月12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在香港宣告成立。1949年6月,臺盟作為新政協成員單位參加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臺灣地下黨人血沃寶島
在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前夜,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后,1949年3月14日,中共中央召開組織人事座談會。在關于華東任務和人事安排問題上,中央確定粟裕擔任華東局常委,分管軍事。毛澤東還特別就華東局管轄范圍問題,提出“還要加上臺灣”。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解放臺灣成為最后一項戰略任務正式被提上中共議事日程。中共華東局成立了以粟裕為首的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并于1949年5月撤銷中共中央上海局,將其工作并入中共中央華東局,由華東局統一負責指導臺灣地下黨的工作。這一時期,臺灣省工委的工作進入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的階段,其組織力量也有了較大發展:在臺黨員1300余人,同情黨并參加黨的地下活動的群眾有2000余人,還建立了基層組織,并在部分山區建立了武裝據點。
為配合人民解放軍對臺灣的解放工作,臺灣省工委向中央提出了《攻臺建議書》,稱:“如果我們的攻臺計劃,需要考慮季節風勢的話,則攻臺日期應以明年4月最為適宜。”1949年12月,臺灣省工委又發出題為《怎樣配合解放軍作戰》的指示,“臺灣的解放更接近了,臺灣的解放是肯定的,而且為期是不遠的”“臺灣的解放主要依靠人民解放軍從外面打進來——臺灣組織的任務是迅速和切實地來準備配合解放軍作戰”,并提出了配合解放軍作戰的具體任務。
此時,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崩潰,其黨政軍特機關陸續遷臺,對島內控制進一步加強。國民黨當局在臺相繼頒布所謂“反共保民整體戰略綱要”“臺灣省反共保民組織法”“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等多項嚴厲法令,動用大批警察、特務和軍隊,在島內大搞白色恐怖。 不久,臺灣省工委機關報《光明報》被國民黨保密局破獲,中共臺灣地下黨多個組織遭到破壞。1950年3月,由于蔡孝乾等臺灣省工委主要負責人被捕后叛變,中共在臺地下黨組織遭受重大損失,1800余人遭到逮捕,1100余人被處決,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吳石、朱楓(朱諶之)案。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統一、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烈,國家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1973年,國務院追認吳石為革命烈士;2000年,吳石及其妻子的遺骸奉回祖國大陸,安葬于北京福田公墓。1950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朱楓(朱諶之)同志為革命烈士;2011年7月,朱楓烈士骨灰安放及銅像揭幕儀式在其家鄉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隆重舉行。2013年,由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主持建成的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正式對外開放,以紀念當年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統一而在臺灣壯烈犧牲的大批中共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
(摘自《百年潮》楊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