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長鋮

摘要:為進一步掌握不同飼養方式下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的變化情況,于2020年3月、5月和7月,分別對中嶺鄉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和發酵床養殖模式的豬群進行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檢測。2個養殖場共檢測豬289頭和333頭,檢測結果顯示,發酵床養殖模式之下,豬圓環病毒的抗體合格率高于水沖洗圈舍,隨著月份增加,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之下豬群的抗體合格率逐漸下降,到2020年7月,合格率僅在60%左右。由此推斷,不同養殖模式對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產生一定影響,其中發酵床養殖模式有利于維持豬群較高的抗體水平。
關鍵詞: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中圖分類號:S851.3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05
Investigation on Serum Antibody of Porcine Circovirus under Different Rearing Methods
ZAN Changch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Zhongling Township,Ledu District,Haidong Qinghai 81079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grasp the change of pig circovirus serum antibody under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the pig circovirus serum antibody test was conducted in March,May and July 2020 for pigs in water rinsing pen culture mode and fermentation bed culture mode in Zhongling Township,respectively. 289 and 333 pigs were tested in 2 farms,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body pass rate of pig circovirus under fermentation bed culture m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rinsing pen culture mode. The antibody pass rate of pigs under the fermentation bed culture mo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flushing pen,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months,the antibody pass rate of pigs under the water flushing pen culture mode gradually decreased,and by July 2020,the pass rate was only about 60%. It is inferred that different farming modes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swine circovirus serum antibody,among which the fermentation bed farming mode is beneficial to maintain the high antibody level of the swine.
Keywords:porcine circovirus,serum antibody,detection
0引言
豬圓環病毒病是由圓環病毒II型感染引發的一種嚴重的病毒性傳染病。病毒分2個血清型,即圓環病毒I型和圓環病毒II型,其中圓環病毒II型造成的致病性較強。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豬養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豬圓環病毒病在各個生豬養殖場廣泛流行,常會引發多種疾病混合感染、并發感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豬圓環病毒病也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經常會造成其他疫苗免疫接種失敗。為了綜合防控豬圓環病毒病的發生,控制該病在養殖場的傳播范圍,需要加強對豬群抗體水平的監測,根據抗體的消散情況及時補充免疫接種。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及樣品采集
本次試驗對中嶺鄉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和發酵床養殖模式的豬群進行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檢測,2個養殖場共檢測豬289頭和333頭。2個養殖場分別于2019年11月初和2020年2月底接種豬圓環病毒滅活疫苗。前腔靜脈采集試驗豬血液,放置在無菌試管中,送省級實驗室分離血清,-4℃保存備用。
1.2檢測材料和方法
研究所用豬圓環病毒口型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來自上海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檢測試驗盒的說明要求,正確添加各試劑和待測樣品,用酶標儀進行吸光值檢測。
2結果
從可知發酵床養殖模式下,豬圓環病毒抗體陽性率均在80%以上,抗體達標,但隨免疫接種時間的延長,抗體合格率逐漸下降。沖洗圈舍養殖模式下,豬圓環病毒抗體陽性率逐漸下降,7月的抗體合格率在60%左右,見表1。不符合國家關于圓環病毒病抗體合格率的相關要求,需要及時補免。
3討論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豬圓環病毒病常與豬瘟、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附紅細胞體病等繼發感染、并發感染、混合感染,表現出復雜的臨床癥狀,給疾病診斷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生豬養殖模式直接影響豬圓環病毒病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如果養殖方式不合理,養殖環境突然惡化,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積累,將給疾病的傳播流行帶來條件,威脅到豬群的健康生長發育。
不同養殖規模下,豬圓環病毒病的抗體合格率存在一定差異,規模化養殖場能夠實現豬群的集中免疫接種,再加上豬群養殖比較科學,豬群圓環病毒抗體水平較高,而基層地區生豬養殖以中小規模為主,抗體合格率參差不齊。不同養殖管理方式下,豬圓環病毒抗體陽性率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下,圓環病毒抗體陽性率相對較低,并且隨著接種時間的延長,陽性率逐漸下降。而采用發酵床養殖模式的生豬群,圓環病毒抗體一直維持較高水平,能夠達到80%以上。
水沖洗圈舍的養殖模式,一方面會造成污染物數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還會造成圈舍潮濕不堪,給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發酵床養殖模式是最近幾年引入的新型養豬方法,在鋸末、稻殼、花生殼等含有粗纖維的物質中混合復合性微生物菌種,讓豬群在發酵床上活動、排泄。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豬肉品質。但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在發酵床應用過程中,墊料中也會存在很多致病性細菌,對豬群的健康生長構成威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但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生物發酵床能有效改善豬舍環境,增強豬群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保障生豬健康生長。免疫接種是防范豬圓環病毒病傳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而發酵床養殖模式對生豬疫苗免疫接種的效率有何影響還缺乏針對性的研究。
結合當前圓環病毒病的血清學特征,應該指導養殖戶加強對該類傳染性疾病的針對性防范。豬群的身體健康,體格健壯,抗病能力較強是預防該種疾病的前提基礎,所以在日常養殖管理過程中,應該對養殖方式作出進一步的完善,根據豬不同生長階段提供不同的營養方式,滿足生長發育需求,定期開展飼料檢查,尤其是應該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合理,同時還應該嚴格控制日糧質量,嚴禁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要保證飲水健康,定期檢查清理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在種豬養殖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種源來源的安全可靠,要從無病的養殖地區引種,這是防范圓環病毒病發生流行的關鍵舉措。種豬在引進過程中要詳細的檢查具體來源,要確保引進了豬群,健康無病,并進行妥善有效的檢疫檢驗。引進的豬群應該放置在隔離室中,單獨隔離養殖1個月以上,定期抽檢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只有確保安全之后,才能夠混入到后備豬群中,一旦發現患病豬應該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隔離和處理。
在生豬養殖產業發展中,不管是規模化養殖場,還是中小規模養殖戶,日常生產不僅要綜合考量自身特點,還要對轄區范圍內的生豬養殖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轉變傳統養殖觀念,由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向發酵床養殖模式轉變,避免養殖的盲目性,保證各項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另外基層畜牧獸醫人員也要深入養殖戶群體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指導養殖戶在做好豬圓環病毒病疫苗免疫接種的同時,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新的理念,轉變傳統養殖管理模式,密切掌握豬群抗體的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的防控。
4結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養殖模式下,豬圓環病毒血清抗體的合格禮率存在一定差異,水沖洗圈舍養殖模式下,抗體合格率逐漸下降,3個階段的合格率分別為73.70%、67.74%、60.55%,由于抗體不達標需要及時補免,這會大大增加免疫接種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發酵床養殖模式之下,3個階段的抗體合格率分別達為97.30%、89.19%和80.18%,抗體水平普遍在80%以上。由此可見,發展發酵床養殖模式能有效促進豬群抗體水平維持在較高水平,更好地抵御豬圓環病毒的入侵,保障生豬養殖安全。
參考文獻
[1]鄭敏.豬2型圓環病毒病病原學研究[J].福建畜牧獸醫,2008(S1):40-44.
[2]劉守媛.豬圓環病毒2型分子生物學及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06,23(9):45-47.
[3]楊耀蘭,薛濤,呂素珍,等.玉溪市豬圓環病毒2型血清學調查分析與防治[J].云南畜牧獸醫,20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