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攜手市級黨政機關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了黨政機關的示范引領、走在前列、做出表率等作用。
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的領導下,積極推進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先行先試,率先高標準、全方位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有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先后制定印發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北京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北京市黨政機關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錄》《北京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分表(暫行)》《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從組織管理、分類標準、設施管理、宣傳教育、投放收運五個方面作出規定。
聯合精神文明、市直機關、發展改革、財政、水務等六部門,共同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工作,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一體部署、一體培訓、一體推進、一體考評驗收。在節約型機關評價細則中,加入了反食品浪費、減少和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內容,結合機關實際,創新性地將廚余垃圾就地處理、低值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有害垃圾定時定點細分收集納入附加評價項目,促進黨政機關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每年聯合六部門,邀請專家組成聯合驗收組,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市級單位現場核查。
(一)分類宣講,培訓交流
開展專題學、交流學、在線學“三學”培訓,一是邀請行業專家在各集中辦公區開展了8場生活垃圾分類專題培訓講座,組織各入駐單位、辦公區管理服務機構、物業服務承接單位等相關人員參加;二是召開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培訓交流會,市級68家黨政機關和11家集中辦公區管理服務機構相關負責人參加培訓和交流活動;三是組織局機關及事業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在線學習垃圾分類法律法規與相關知識,增強分類意識。
(二)制發宣傳品,營造氛圍
制作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宣傳海報、新版分類標志、易拉寶、環保袋等宣傳品8萬余份,用于在集中辦公區張貼、布置,發放給獨立辦公的市級黨政機關和16個區機關事務部門;還利用行政辦公區電子屏,滾動播放北京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和宣傳海報,著力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三)集中宣傳,立體發動。
聯合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市城市管理委向廣大干部職工發出了《“垃圾分類我先行”倡議書》。在條例實施前和實施一周年等時間節點,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12個職工食堂和通州區集中辦公區食堂開展市區聯動集中宣傳活動和有獎知識問答。組織參觀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感受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實際效果。
將生活垃圾分類措施納入《鞏固節約型機關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措施》,對自覺準確分類、廚余垃圾瀝水收集、可回收物應收盡收、有害垃圾妥善收運、其他垃圾源頭減量提出了12條詳細措施。
一是推動黨政機關持續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工作,指導機關食堂充分利用食材邊角料,制作“小份菜”,提高餐飲保障水平,開展“光盤行動”,加強公務活動用餐管理,完善餐飲浪費監管機制并倡導就餐人數達到500人以上的單位力爭實現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
二是推行綠色辦公,推廣雙面打印,倡導使用再生紙、再生耗材等循環再生辦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加速推進無紙化辦公。
三是落實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率先實施更加嚴格的塑料制品禁限、替代措施,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減少一次性簽字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
四是完善硬件設施,結合辦公環境特點,科學設置分類收集容器,安裝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實現分類投放、分類回收、分類清運。其中,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等部門為各辦公室配置垃圾桶共1843個。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在各自辦公區公共區域增設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共2590個。民政、水務等部門為廚余垃圾收集容器安裝控水控雜器具,有效瀝干水分,實現垃圾減量。機關事務局為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安裝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日處理量可達2.5噸。
制定了《北京市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表》,從組織管理、宣傳教育、垃圾減量、投放收運、加分項等5個方面13個評分項作出規定,對71個市級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兩輪檢查。檢查過程中注重“四個結合”,一是將檢查與指導規范相結合,隨時隨地指出并幫助糾正存在的問題;二是將檢查與宣傳培訓相結合,面對面傳達新形勢、新要求;三是將檢查與經驗交流相結合,通過微信群、刻錄光盤等渠道將現場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分享給其他黨政機關;四是將檢查與鼓勵先進相結合,通過現場檢查及工作開展情況,評選2020年和2021年度黨政機關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單位。通過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有效促進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