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權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課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闭Z文教學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更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觀點現今已經被大量的語文教學工作者所認同。新課標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薄罢Z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薄霸诎l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蹦敲矗踔姓Z文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呢?
一、轉變教學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
傳統教學中,教學模式為填鴨式,學生被動聽老師講,是個知識的接收器和存儲器。而如今,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和伙伴,是引導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教學策劃者。所以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摒棄過去的教教材,變為今天的用教材教,活用教材,注意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能力提高,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老師要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些理念,并在實際教學中身體力行地進行實踐探索,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優化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學是一項具有目的性與計劃性的教學活動,思維能力的培養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所以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制訂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思維能力培養計劃。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制訂思維能力培養目標??筛鶕覈逃块T在2011年下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來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目標的制訂。課程標準中要求針對初中學生的語文教學要做到讓學生能通過語文教學從文章中提煉出主要信息,并且能根據語文內容以及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擴寫。擴寫能力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其次,初中語文教師以及學校應明確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制訂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并且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再次,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不同情境下訓練的方式進行。
三、重視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
只有在探索中,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得到發展。因此,就有必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思考解決相關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升華。對初中語文探究學習而言,探索知識的另一面,至關重要。探索知識的另一面,也就是探索同一現象、同一知識的其他方面,尋找知識的多樣性的一面。對知識多樣性的探索,也是思維能力得到拓展的必要基礎。在素質教育下,知識教育趨于多元化,知識的唯一性,不是教學的主調性,知識的多樣化才是教學的根本。而這也正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所關注的。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篇文章中,關于事物的多面性,關于答案的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舉個例子,1971年的一天,羅蘭·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產生什么反應?!贝撕蟛痪?,他就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決定了事物的發展。對教師而言,需要引導學生在多個答案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尋找。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思考方式進行引導,激發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
四、加強思維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思維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具體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思維獨創性的訓練。思維獨創性主要指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時所擁有的獨到的見解、分析、判斷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自主探究問題的空間,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既要給學生預留創造思維的空間,又要給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范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教師可提出問題::“東京也無非這樣,”中“也”是一關聯詞語,可在前文中又沒有句子,那么這一“也”字到底與什么相關聯?作者這樣寫,有何目的?此時,學生陷入一片思考中,片刻后有學生答到:前面省略了某些內容,這句話實際上是一句潛臺詞。有些學生認為:‘也字實則將作者無比悲憤之情蘊藏其中。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激發,于無疑處生疑,在問答中授之設疑之法,這樣的思維獨創性才得以加強。第二,加強思維深刻性的訓練。思維深刻性主要指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對問題的認識不滿足于表象,能夠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特征。其訓練方法主要通過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是結構的安排,還是文章的主旨,抑或是具體的細節描寫,只要抓住文章的本身矛盾,便容易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教學《孔乙己》時,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孔乙己既穿長衫為何站者喝酒?既窮為何穿長衫?”由這一問題挑起矛盾,進而碰撞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再經過討論分析,學生真正了解了“站著喝酒而穿長衫”這一描寫的用意可謂用心良苦,它實則完全濃縮了孔乙己整個的精神世界和所處的社會地位。這樣通過深入探究,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把握,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總之,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必須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把發展學生思維貫穿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