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生于胃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多發病、常見病,常與季節、精神因素、飲食不當等有關。其典型癥狀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質可以是鈍痛、脹痛、劇痛或隱痛、燒灼樣痛)和饑餓樣不適感,可伴有噯氣、反酸、流涎、惡心、嘔吐等癥狀。其病程漫長,容易反復發作。患者應進行充分的、有規律的、長療程的治療,并做好日常保健養護,這樣有助于早日康復及降低復發率。
中醫講究“三分治,七分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從醫囑,堅持藥物治療 消化性潰瘍經藥物治療癥狀緩解、潰瘍愈合后,仍需要繼續服用維持劑量的藥物,對預防潰瘍復發有積極意義,但部分患者在服藥1周后會因腹痛、腹脹、噯氣、反酸等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便自行停藥,以致造成消化道黏膜創面未完整修復,治療不徹底。因此,一定要堅持服藥,并熟知每種藥物的服用時間及注意事項。
2.放松心情,忌精神過度緊張 精神、心理因素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原因之一。如果人經常處于不良的情緒中,胃的功能會受到影響,胃酸分泌增多,從而損傷胃黏膜而發病,導致疼痛加劇甚至潰瘍復發,還會影響治療效果。所以,日常生活中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盡量減少情緒上的波動與焦慮,避免過度緊張。
3.注意勞逸結合 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與學習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注意飲食 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避免過饑或過飽。少食可使胃竇部不致于過度擴張,刺激胃泌素分泌,從而使胃酸分泌減少;多餐在于輔助少食之不足;定時定量,可使胃酸分泌能規律協調。盡量保證營養均衡,宜食清淡、新鮮、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的食物,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5.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加強鍛煉,如適合老年人的散步、太極拳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和調整消化、吸收功能,促進潰瘍愈合。
6.戒煙戒酒 吸煙會促進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胃及十二指腸黏膜血流量會減少,從而相關組織器官會出現功能紊亂,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尼古丁可直接損傷胃黏膜。若經常飲酒,酒精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壞胃黏膜屏障,對其造成損傷,影響創面愈合,也容易引起潰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