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史新鈺
15歲男孩小張,他的左腳大腳趾最近又紅又腫,輕輕碰一下就痛,和同學打籃球幾分鐘就痛得受不了,只好坐在旁邊看。上周,父母帶他來到醫院皮膚科就診。
接診醫生檢查發現,小張的腳趾頭除了紅腫,還有部分指甲嵌進了甲溝內,患側的甲尖明顯被過度修剪,被診斷為甲溝炎。甲溝炎是甲板周圍皮膚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炎癥,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的紅腫、觸痛,嚴重時可流膿,長期可形成肉芽增生。
詢問得知,原來小張平時有事沒事就喜歡摳指甲/趾甲,總覺得里面有摳不完的臟東西。指甲/趾甲一旦被摳剪到肉里,時間長了就會導致甲尖生長方向的改變,向里生長的指甲在受到外力時會擠壓周圍的皮膚,從而造成疼痛。如果皮膚長期受刺激,還會造成皮膚感染,出現紅腫、流膿,甚至形成肉芽增生。
好在小張的情況不嚴重,醫生建議除外用碘伏和消炎藥膏外,還可以采用“墊棉花”的方法,在家即可操作。
如何墊棉花?
準備少許醫用棉花、一把干凈鑷子或牙簽。先把棉花搓成細條狀(早期可以細一些,后期可慢慢增粗),用鑷子由后向前將棉條輕輕塞入甲溝,再將遠端棉條嵌入甲尖下,最后修剪掉多余的棉條即可。墊入甲溝和甲尖下方的棉花可將指甲和周邊皮膚組織隔開,起到緩沖作用,有效快速緩解疼痛。
注意事項:
1.棉花需要每天更換,使用的棉花干燥清潔即可,不要求無菌。
2.墊好后可涂抹抗生素軟膏,防止感染及粘連。
3.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痛,疼痛會逐漸減輕。若實在不適可將墊入的棉花搓得更細,后續根據疼痛忍受程度逐漸加粗。
哪些原因會造成甲溝炎?
甲溝炎大多都是自己“剪”出來的,指甲/趾甲修剪不當或甲尖修剪過短。
正確的指甲/趾甲修剪方法是應讓兩側甲尖長出皮膚,“平行”好于“圓弧形”,不要把指甲剪太短,應超出皮膚1~2毫米。
預防甲溝炎,還需注意什么?
避免造成甲溝炎還要盡量避免:
1.鞋子不合適 穿悶熱、擠腳的鞋,穿高跟鞋、尖頭皮鞋,讓腳趾頭長期受到外力擠壓,也容易造成趾甲向肉里生長,造成甲溝炎。穿鞋還是舒適合腳最重要。
2.頻繁美甲 美甲產品的化學刺激、美甲工具的消毒不徹底、美甲過程中高溫度的照射烘干,都會破壞指甲的保護膜,讓指甲和周圍皮膚變得干燥脆弱。
3.撕倒刺、咬指甲 這些常見的物理破壞造成的外傷行為也會引起指/趾甲和周邊皮膚的感染。
4.灰指甲 很多甲溝炎患者的患病根源其實是灰指甲,所以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