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妮
藥物過敏是一種藥品不良反應,是我們的免疫系統誤把藥品當作敵人而發起的一場清除戰。有些人甚至對抗過敏的藥物也產生了過敏反應。其實,有些藥物過敏是可以預知的,且聽詳解。
過敏藥竟能引發過敏
小王下午在草坪上踢完球,晚上后背就起了皮疹。他瘙癢難耐,抓得全是突起的小包,大半夜打車去醫院急診看病,被診斷為“急性過敏性蕁麻疹”。一針抗過敏藥下去,小王胸悶頭暈、全身無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醫生迅速判斷是抗過敏藥導致的速發型過敏反應,果斷給予搶救。小王恢復后不禁疑問:“我用的明明是治療過敏的藥,為什么還能導致過敏?”
像小王這種對抗過敏藥過敏的例子實屬罕見,但也存在。這是因為藥物在生產過程中引入的雜質,以及抗過敏藥在體內轉化后產生的物質,均可能是潛在的致敏原。而且抗過敏藥的作用機制復雜,有直接結合抑制過敏的、有減少過敏物質釋放的、有提高自身適應能力緩解過敏的,一種抗過敏藥往往僅專攻一方面,并不能阻斷使人體過敏的各個通道,所以用抗過敏藥物,依舊有可能導致過敏發生。
藥物過敏有哪些癥狀?
藥物過敏可能會出現局部或全身皮疹,并可伴有瘙癢腫脹、變紅發熱?!八侔l型”過敏較為嚴重,甚至會發生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和低血壓。藥物過敏可能在用藥后迅速發生,也可能在用藥數日后發生,甚至可能在停藥后才開始。需要專業的醫師或藥師進行判定,專業人員綜合考量服藥時間、發生類型、停藥等相關因素后進行判定。
出現什么癥狀時需要去醫院?若在新使用一種藥物之后,發生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感覺快暈倒,面部、嘴唇、舌頭腫脹等,請立即撥打120前往醫院。若發生蕁麻疹(瘙癢難耐、有隆起的紅色斑塊,并在幾小時內消退)、嚴重的胃痛或嘔吐、發熱、起水皰等,也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大多數藥物過敏可預防
通過過敏測試等檢查,85%~90%的藥物過敏可以依據藥物的藥理學知識進行預測。所以如果有已知的藥物過敏,請將藥物過敏信息告知醫護人員。并在門診病歷本封面仔細認真填寫自己的過敏史,包括藥品過敏史、食物過敏史和一些特殊的過敏性疾病史。
藥品有時不止包含一種成分,也可能不止一種藥名,所以對處方中有無過敏藥物,有時并不明顯。若對某一特定的藥物過敏,可能也會對與之相關的其他藥物過敏。如果自己是過敏體質,也請您就醫時和醫生說明情況,并在服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檢查是否對此藥品的主要成分或者輔料有過敏史。
還有少部分的藥物過敏常發生于易感人群,與藥品的作用機制無關,所以依靠相關知識無法推斷。如果您經常發生過敏,??漆t生可能會進行過敏檢測,最大限度防范過敏反應的發生。
總的來說,藥物過敏大部分可預防、可檢測,我們只需要在就診本上記錄好過敏史并告知醫生和藥師。對多種食品、物品、藥品過敏的人可提前到相關科室就診,防患未然。
哪些藥物易導致過敏?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易導致過敏的藥物,易感人群可著重關注相關藥品。
部分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頭孢菌素)、外源的蛋白質類藥品(如西妥昔單抗、利妥昔單抗)、鉑類化療藥物(如卡鉑、順鉑)。這些藥品致敏較常見,通常會在最后一次用藥后幾秒至1小時迅速發生,如果藥物吸收緩慢,可能會稍微延后。后若再次使用,過敏反應將會更快、更嚴重。通過過敏測試,大部分藥物過敏是可以預防的。
磺胺類抗生素和柳氮磺吡啶、米諾環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別嘌醇、阿巴卡韋等。這些藥品致敏也較常見,過敏一般出現在開始用藥后延遲24~48小時,也有可能在治療開始后數周至數月發生?;颊咄忻黠@的皮膚癥狀,如口咽部黏膜結膜水皰、唇黏膜水皰、皮膚燒灼、大面積麻疹樣疹子等。有此類過敏史的患者,要嚴格禁止使用。部分藥品用藥前可進行基因檢測,排除過敏。
此外,還有些不常見的藥物過敏情況。比如部分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布洛芬、塞來昔布)以及西羅莫司、他克莫司等,可能引起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用藥后發熱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