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達

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
9月7日,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宣布該國決定與伊朗斷交,并且要求伊朗外交官在24小時內離境。拉馬給出的斷交理由是伊朗在7月15日對阿爾巴尼亞政府網絡實施攻擊,企圖竊取系統數據和電子通信內容并制造混亂。這是迄今全球首個因“網絡攻擊”而導致兩國斷交的案例。美國在阿方聲明后立刻向這一北約盟國表達支持,并威脅對伊朗“采取進一步行動”。
當日,被斷交的伊朗迅速做出反應,強烈譴責阿爾巴尼亞的行為,并稱其對伊朗的指控“毫無根據且未經證實”。在伊朗看來,美國多年來一直要求阿爾巴尼亞政府支持反伊朗政府的恐怖組織,即“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MEK)。伊朗媒體報道稱該組織接受美國的網絡培訓,對伊朗發動多次網絡攻擊,阿爾巴尼亞也是美國這一政策的受害者。同時,伊朗認為斷交事件也反映出阿爾巴尼亞和美國、以色列等第三方一起營造反伊朗國際氛圍的企圖。
顯然,美國是此次外交事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其中“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扮演了關鍵角色。
激進政治組織“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成立于1965年,最初隸屬于伊朗左翼運動,對當時的伊朗統治者巴列維國王及其外部支持者美國持反對立場,并對伊朗、美國等國的一些目標進行暴力攻擊,甚至暗殺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和平民。該組織雖然參加了1979年推翻巴列維政權的伊朗伊斯蘭革命,但并不認同革命后成立的伊斯蘭政權,并對新政權發動數次暴力襲擊,因此一直被伊朗政府視為恐怖組織。1981年該組織被伊朗新政權取締,其活動逐漸轉移到國外,法國一度成為其大本營,但1986年法國和伊朗進行了一些交易后,該組織大本營被迫移至正在與伊朗交戰的伊拉克。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后,“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繼續從事反伊朗政府的政策。2002年,該組織人士在華盛頓向外界宣布,伊朗正秘密進行核研發,有媒體認為這些信息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提供給該組織的。之后還有媒體報道,摩薩德對該組織成員及其支持者進行培訓,以在伊朗境內針對特定人物和地點進行謀殺或破壞。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在同年5月轟炸了“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在伊拉克的基地,并俘虜數千名隸屬于該組織的戰斗人員。但出于打壓伊朗的需要,此后美國將該組織保護起來并給予支持。2009年,伊拉克總理宣布不再允許該組織在伊拉克境內活動,這使該組織在伊拉克境內處境變得艱難。2013年,美國要求該組織遷往阿爾巴尼亞,該組織在一度表示拒絕后,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要求。
此后,阿爾巴尼亞成為以推翻伊朗現政權為己任、同時也被伊朗現政權視為恐怖組織的“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的大本營。近些年來,包括阿爾巴尼亞在內的某些歐洲國家,多次指控伊朗政府(企圖)暗殺身居本國的“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成員。與此同時,伊朗政府也指控該組織煽動伊朗國內的政治騷亂。
事實上,“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在成立后對美國并不友好,相反,反美恰恰是該組織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國務院也在1997~2012年間將該組織列入外國恐怖組織名單中。
但在2013年該組織進駐阿爾巴尼亞后,美國則持續給予了支持,一些美國知名人士還在該組織會議上發表演講。例如,2019年7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的私人律師魯迪·朱利安尼在阿爾巴尼亞參加該組織會議時,將其稱為伊朗“流亡政府”,并公開宣稱特朗普政府認為該組織是伊朗現任政權的潛在替代者。2022年9月7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在阿爾巴尼亞采取斷交行動后稱,該組織要為17000名伊朗人的死亡負責,并稱美國支持該恐怖組織是明顯的反伊朗之舉。
對阿爾巴尼亞而言,該國在1989年東歐劇變后逐漸轉向西方,在對外關系上緊跟美國,并最終于2009年成為北約的正式成員國。阿爾及利亞對美國讓“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成員轉移至阿爾巴尼亞的要求積極配合,并給該組織提供便利的反伊朗活動空間??梢哉f,在很大程度上,近些年來“伊朗人民圣戰者組織”及其庇護國阿爾巴尼亞都充當了美國打壓伊朗的工具,這也是阿爾巴尼亞-伊朗關系不斷惡化的根本原因。
在本次“斷交事件”中,阿爾巴尼亞的公開理由是該國受到伊朗的“網路攻擊”。先不論這一指控是否屬實,一個客觀事實是,網絡攻擊正在成為國際斗爭的新手段,例如長期以來伊朗核發展等部門屢受來自外部的網路攻擊,損失重大;近期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下屬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使用40余種不同的專屬網絡攻擊武器,持續對我國西北工業大學開展攻擊竊密。如今阿爾巴尼亞公開宣稱因遭遇“網絡攻擊”而與伊朗斷交,再次凸顯“網絡攻擊”對當今國際關系的影響。
具體到阿爾及利亞與伊朗的關系,如前所述,阿爾巴尼亞的對伊朗政策不僅出于阿伊雙邊關系考量,還受美國等第三方的重要影響。自2018年以來,阿爾巴尼亞已驅逐多名伊朗外交官,包括在2018年12月驅逐時任伊朗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稱這是因為伊朗外交官“策劃在阿爾巴尼亞發動恐怖襲擊”。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深受美國歡迎的驅逐伊朗駐阿大使等問題上,阿爾巴尼亞外交部發言人也直言是在“與盟國政府磋商后阿方才做出驅逐決定”。此次阿爾巴尼亞宣布與伊朗斷交,阿方也說已掌握“無可爭議的證據”,并已向北約作匯報。
作為北約正式成員國和執行親美外交路線的阿爾巴尼亞,選擇此時高調宣布與伊朗斷交,很容易讓人將此事與美國對伊朗的壓制聯系在一起。當前,恢復履行伊朗核協議的維也納談判陷入僵局,更希望盡快完成談判的美國試圖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迫使其按照美國意愿盡快完成談判。當然,美國也需要借用類似網絡攻擊這樣的事件來進一步負面化伊朗的國際形象,以此打壓一直對美國持強硬立場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