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近日,《沉香如屑·沉香重華》(以下簡稱《沉香如屑》)盲盒一次性出貨上萬只,同款服飾數字藏品短時間內秒殺售罄;應廣大“訣癥”劇粉要求,《蒼蘭訣》骨蘭手鐲等衍生品授權陸續釋放中。再加上之前服裝品牌十三余攜手《夢華錄》推出聯名漢服,部分款式上線半小時銷售過百件,熱門款式兩批產品當天售罄,累計銷量過千件;喜茶與《夢華錄》的聯名飲品上線首日售出30萬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打卡潮……
今年夏天,隨著多部古偶劇熱播,古偶劇衍生品市場也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小到手機殼、貼紙,大到聯名款珠寶;傳統如聯名款漢服,創新如數字藏品,品類豐富、形態各異的劇集衍生品被陸續推向市場,在助力劇集營銷的同時,撬動著影視 IP的長尾效應。
隨著爆款IP作品出圈,衍生品逐漸成為現象級古偶劇的標配。因其具有宣傳品和商品的雙重屬性,越來越多的劇方將衍生品開發前置,幾乎做到了內容和衍生品開發同步。
7月20日,歡瑞世紀的古裝題材劇《沉香如屑》開播,劇集相關的手辦、玩偶、藝術香氛蠟燭等衍生產品同步上線。觀眾可以在觀劇的同時,點擊屏幕一側的鏈接,跳轉購買相應產品。歡瑞世紀衍生總經理、睿嘉資產投資副總裁郭嬋告訴《綜藝報》,為了對旗下IP進行深入的商業化探索,歡瑞世紀于2021年年底成立了北京歡瑞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沉香如屑》的衍生品開發,就是該公司的重點項目之一。
郭嬋介紹,古偶劇的衍生創作靈感有很多,開發者在影視劇拍攝之初就從多維度進行前置思考和頂層設計。以《沉香如屑》為例,首先要考慮目標用戶群體喜好。“我們的用戶大多是年齡范圍在18—32歲之間的年輕群體,在調研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團隊開發了盲盒、手辦、棉花娃娃等衍生品,目前來看,業內反饋和市場口碑良好。”其次,是基于劇集關鍵元素進行衍生開發。如圍繞劇中沉香爐等貫穿劇集的核心道具,團隊并未簡單復刻,而是嘗試二次創作開發專業產品。團隊將劇中菡萏花狀的沉香爐重新3D建模,在保持原形態的同時,賦予其香氛功能,搭配調香師反復調試的沉香蠟燭,推出了不亞于市場上專業香氛品牌的作品“菡萏花燭”。
此外,團隊還推出了有蒲菡萏書簽、半夢浮生香熏片、一夢沉香紙雕燈等產品。“古偶劇衍生品開發,在考慮劇粉消費意向的同時,也要考慮大眾消費市場需求,需要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的產品選擇。”
與《沉香如屑》主打自主開發不同,更多古偶劇選擇了聯名授權的合作模式。作為暑期檔的“開門炮”,《夢華錄》一經播出,便吸引了廣大古偶劇觀眾的視線,劇中精美、簡潔的宋制服飾,更是讓廣大“漢服女孩”深深種草(網絡用語,意即對一件物品非常喜歡)。服裝品牌十三余早在劇集開播前便與IP方達成授權合作,并在劇情熱度最高點,于粉絲“想要盼兒同款”的呼聲中,推出四款聯名作品,引發全網熱議。
6月30日,《夢華錄》與喜茶聯名的兩款茶飲“紫蘇·粉桃飲”和“夢華茶喜·點茶”上架開售。據悉,“紫蘇·粉桃飲”的靈感來自《夢華錄》中趙娘子的拿手飲品“紫蘇飲子”,“夢華茶喜·點茶”的靈感源自中國傳統“點茶”。兩款茶飲迅速掀起購買熱潮,網友紛紛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打卡,話題發酵的同時也帶動了劇集營銷。
此外,《夢華錄》還推出了線下主題展覽——“風雅夢華游”線下古風集市,不僅展現了劇中場景,還設置了蹴鞠、投壺、漢服巡游、點茶表演等項目。
古偶劇衍生品的外延正在不斷放大,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關注到,除了傳統的消費品樣態,數字藏品及線下文旅成為近年來衍生品開發新趨勢。“古偶作品的相關授權,以及密室逃脫、主題酒店和影視城的落地嘗試已經出現,這是影視衍生品開發值得關注的趨勢。”
“影視衍生品開發,古偶題材獨占半壁。”有業內人士強調古偶衍生品的開發潛力。
對此,郭嬋表示,現當代題材影視作品的衍生品開發其實并未明顯落后于古風題材,一些當代都市題材影視劇推出的聯名款服裝、飾品等產品的銷量同樣不容小覷。“目前古裝衍生品占據市場份額較大,可能還是源于此類產品具有更為獨特的標識性。”


在郭嬋看來,古風題材和現代題材作品在衍生品開發領域各有優勢和劣勢。古風題材的優勢是自帶東方標識性審美基因,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劣勢方面,古風題材需要找到能夠打通劇集和現實的開發點,實現打破“次元壁”式的深度融合,這需要開發者具備很強的劇情理解能力和產品轉化能力。現代題材的內容和當代消費環境天然融合,但也正是這種融合,使得衍生品的獨特性相對較弱。
石川認為,古偶劇衍生品的競爭力較強,得益于古裝題材衍生品開發的可操作性。中國影視創作者對于現實題材的思考比較多樣,希望將現實生活投射到作品中,主題相對強調藝術性或更嚴肅,而衍生品需要具有娛樂休閑屬性。因此,現實題材劇集衍生品開發具有一定局限性。“古裝離現實生活較遠,想象空間更大,操作起來更容易。”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年來國風國潮盛行,但此類產品仍存在圈層局限性,古偶衍生品的目標受眾仍以劇粉為主,市場開發力度仍需增強。
“國內影視衍生品開發行業,已進入發展瓶頸期。”石川告訴《綜藝報》,雖然有數字藏品等新載體出現,但衍生品自身的價值屬性并未顯現。市場銷量較大的產品,大多需要兼具創意及使用價值,形式較為傳統的產品銷路更有保障。純粹以IP為導向的公仔、手辦等商品,除非價格足夠便宜,否則觀眾的購買欲望不高。“國內影視作品衍生品銷售對于劇集的熱度依賴性極強,IP影響力后繼乏力,會直接造成產品銷量的斷崖式下跌。”

石川建議,從業者可以參考漫威的階梯型戰略:先通過漫畫累積品牌熱度,從中選擇熱度較高的題材,開發動漫或者劇集,之后再從中挑選適宜題材運作電影,最終構建起完整的影視宇宙。即“通過不同的載體累積大量讀者和觀眾,形成堅實的IP熱度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階段運作,不斷提升IP價值,才能夠幫助衍生品實現持續開發的構想。”
郭嬋認為,要避免衍生品銷售勢頭隨著IP熱度降低,就要堅持專業化、品牌化。“若只一部《沉香如屑》,它的開發周期是有限的。只有優質IP足夠多,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并持續推出好產品,才能實現專業化、品牌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