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藝術能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優秀的影視作品則能夠更好地從傳播的角度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洞筮\河奇緣》是以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為主衍生創作出的系列動畫片,并于2020年8月被評為2019年度優秀國產動畫片?!洞筮\河奇緣》是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的生動實踐,文章在敘事理論的基礎上,從故事敘事、創作審美、價值導向三個維度分析《大運河奇緣》的創作策略,為長三角大運河文化帶傳播運河文化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大運河奇緣》;動畫敘事;創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9-00-03
《大運河奇緣》是首部聚焦大運河文化帶創作的國產動畫片,目前已播出兩季,平均每集片長約13分鐘。該動畫通過敘述主人公凌雨菲與運河精靈的奇幻故事,對大運河中的歷史人物、功能作用及周邊發展進行梳理再現,體現了大運河作為一條文化玉帶的時代價值。央視索福瑞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3月2日《大運河奇緣》在北京卡酷少兒頻道播出的收視率為0.77%,市場份額占比4.36%,播放量在同類型動畫片中排名第三??傮w來看,立足于發展大運河文化帶這一國家戰略,關于大運河發展的文化活動較為豐富,但與其相關的影視題材作品則較為滯后[1]。《大運河奇緣》的優良表現無疑從影視動漫的角度為運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優秀的運河文化孕育運河動漫創作,以運河動漫創作促進運河文化傳播,發揮影視藝術的傳播作用,用生動豐富的動畫語言帶領觀眾了解大運河的文化魅力和歷史價值。
1 《大運河奇緣》故事敘事的策略
敘事是動畫的基本核心范疇[2]。在劇作上,《大運河奇緣》以兩集為一個完整故事的敘事單元,采取圖像與聲音、時間與空間以及敘述視角與敘事接受不同維度的敘事策略,展現了大運河千百年來的人文圖景,讓觀眾看懂、聽懂關于大運河的歷史故事。
1.1 獨具特色的視覺符號
動畫片以視覺為第一要素吸引觀眾的目光,因此只有具有創新性、獨特性的人物形象和符號設計,才能引起觀眾的注意,激發潛在的視覺欲望。在技術手段上,《大運河奇緣》主要采取了3D建模的方式,通過Unity3D技術制作仿真模型,比二維動畫更生動。主人翁凌雨菲本身的設定就與大運河息息相關,作為故事主角,在開篇就交代了她的額頭上有一個特殊的水形印記,該印記也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凌雨菲的身份設定為京華小學的小學生,多以馬尾辮、校服的形象出現,簡單大方、青春活力,頗具中國學生的特色。
四個運河精靈分別從自然界中提取靈感元素,分別為雷靈、風靈、雨雪靈、花靈。四個運河精靈的形象設計也是打造運河動漫的關鍵要素,過于煩瑣的精靈形象不利于幼齡觀眾識別記憶,因此需要在設計上提取關鍵符號作為區分人物的亮點。例如,雷靈有著標志性的黃色閃電印記,在人物設定上,賦予了雷靈脾氣急躁、容易沖動的特點。風靈整體設計采用了黃色和白色的色彩搭配,頭上的翅膀裝飾象征了風的速度。雨雪靈的設定是雙重形態,在不同的場景需求中靈活變化,印記同樣對應著雨滴與雪花的元素符號,選取了代表雨水的藍色和代表雪花的白色作為主體顏色設計。不同形態的雨雪靈性格也有所區分,雨靈的人物性格更偏向雨的柔潤溫和,雪靈則更加孤傲?;`以頭上與身體上鮮艷的紅色花朵為視覺符號,性格相對溫柔,往往作為保護凌雨菲的守護者形象出現。
在人物形象設計中,《大運河奇緣》也存在一些不足。動畫整體想要達到更加真實美觀的效果,無論是在場景模型還是人物模型的設計上都需要進一步細化,特別是在人物動線、轉場過程中,要注重敘事流暢和微小細節,如人物走動時神態發絲、衣服褶皺等多方面的細節光影變化。此外,除了區分主要人物,同樣應注重配角的視覺形象,《大運河奇緣》在歷史人物的建模上有些許雷同,給觀眾辨識運河的功臣名家帶來一定的困難。
1.2 豐富感官的聲音元素
動畫片中的聲音元素主要由語言、音樂、音響三個部分能動組成[3]。動畫中聲音的敘事功能,不僅能推動動畫劇情的發展,也能達到渲染氛圍的效果,讓觀眾擁有沉浸式的參與感與互動感。
在《大運河奇緣》中,語言對劇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主人翁通過時空隧道回到過去,語言解說補充了畫面上未曾出現的信息,包括所在的地點、朝代、人物等。雷靈也是通過語言直接描繪了玉象爺爺“入水則活、出水成玉”的形象特點,間接豐富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同樣,配音也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動畫中往往采取夸張和變形的方式,細化處理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以凌雨菲為代表的正派人物配音更加干脆利落,反派人物黑沙的聲音往往更加粗糙沙啞。
一首出彩的片頭曲或片尾曲,也能為動畫的成功錦上添花,產生有效的傳播效果。《大運河奇緣》的主題曲節奏明快強烈,給人以振奮人心的熱血快感。主題曲的最后一句歌詞“故事中有我”,這句象征性的音調不僅表達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而且在每一集動畫片頭中出現,反復強調,使觀眾對動畫產生新的記憶點。
音響也在《大運河奇緣》中的運用豐富了動畫效果,常見的如動作音響、自然音響、背景音響等的配合運用,進一步豐富了觀眾的聽覺感官,營造出真實的感覺。動畫中運用最多的是自然音響,基于運河故事的設定,水聲最為常見,有運河上船過水流的聲效,也有雨水滴落在運河上的聲音等。在動畫場景轉場時,有趣的提示音效不僅能夠提醒觀眾故事開始新的發展,也能使視覺畫面更加活潑,為觀眾拓寬了視覺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1.3 別具匠心的時空敘事
與文本敘事的不同之處在于,動畫的幻想性往往帶來了敘事時空的畸變,敘事時空畸變又給動畫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4]。由于動畫片的虛擬特性,《大運河奇緣》整體時間敘事是立足于穿梭古今的,但從總體的創作思路來看,仍然保留了傳統的線性時間敘事方式。采取傳統的線性時間敘事策略,對于歷史題材的動畫來說,能夠更清晰地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也方便受眾了解與接受故事情節的設定與發展。
在空間敘事中,《大運河奇緣》大致劃分為三個主體空間的場景建構,分別是運河邊的北京現代生活場景、大運河的場景建構以及歷史空間場景的建構。首先是運河邊的北京現代生活場景,主要展現了現代都市的高樓大廈、具有北京特色的炸醬面館以及主人公凌雨菲的家庭環境等,呈現出一幅小康生活的畫面。貼近生活的場景設定往往會使受眾產生代入感,代入主角視角與其共情,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主角的意志,共同承擔保護大運河的使命和職責。其次是大運河的場景建構。在動畫中,大運河發揮了貫通古今的作用。在場景建構中,大運河波光粼粼,一片生機。運河沿岸風景秀麗,水面光影流轉變化。主人公凌雨菲通過時空隧道穿梭于大運河的各個時期,見證了大運河如何開鑿、疏浚,如何流通、貨運,這些又進而影響沿岸城市的經濟發展。最后在歷史空間場景的建構中,設計了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古代建筑,市井街道也出現了牌匾等具有歷史元素的符號,通過這些符號元素與其他空間場景加以區分,形成歷史的空間敘事。
2 《大運河奇緣》創作審美的表現
動畫劇本的創作奠定了動畫的審美基調。一部優秀的中國動畫需要以民族化、國際化、人性化為創作的目標與基礎,展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趣味[5]。“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動漫作品只有立足于中華文化,才能深刻反映中華民族的社會風貌與精神面貌,向世界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洞筮\河奇緣》創作定位精準,在創作過程中立足運河文化,在敘事題材、故事情節、人物設計等方面都充分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2.1 審美主體與動畫情感的統一
2.1.1 把握道德與情感的統一
縱觀優秀的動漫作品,引起反響、打動人心的優秀作品都需要觀眾與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即實現觀眾情感與動畫情感的統一。《大運河奇緣》的創作立足于中國社會的倫理價值觀,在道德上把握了審美主體與動畫情感的統一,將善與惡、是與非的二元對立價值觀融入創作中。在故事開篇,將保護大運河作為善良、正面的依據,反之將破壞大運河的行為視作反面。通過全知視角的干預,使觀眾一開始就與主角產生情感聯結,將守護大運河作為自己的使命和擔當。除了塑造出以守護大運河為使命的主角團外,也正面肯定了歷史上保護大運河的人物,如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郭守敬,實地調研、親歷親為的宋禮等。從劇本創作中內化道德品質,通過動畫表達是非價值,達到道德與情感的統一。
2.1.2 把握教育與情感的統一
作為面向幼兒的動畫片,其教育與引導功能不可忽視?!洞筮\河奇緣》把握了教育與情感的統一,體現為在動畫中融入知識、融入品格、融入審美三個方面。在動畫單元中,每一集都圍繞著運河故事科普自然、人文知識,涉及地理、歷史、人文等各個方面。在“七分天子三江南”的故事中,運用圖畫解釋如何利用魚嘴分水解決洪澇問題。在“南曲北藝聚都京”的故事中,介紹了徽班與漢班取長補短形成京劇等,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審美魅力。在各個章節中,運河精靈總是互相配合,最大限度發揮團隊作用。除此之外,通過展現運河沿岸的自然風光,將我國的自然風光寓于孩童的審美教育中,在精致的技術手段及自然資源的有力支撐下,達到理想的美育效果。
2.2 大運河文化的審美魅力
大運河兩岸流域孕育的運河文化是動畫呈現的靈魂根基。在《大運河奇緣》的故事中,充滿了獨具魅力的中華民族元素,深刻體現了我國的自然風光、民族習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性格。例如,動畫中有大量船只航行的場景,展現了運河沿岸的自然風光,不僅有現代運河沿岸的都市生活,也有古代瓜洲良田百頃的農家風光。在“少小離家老大回”一章中,介紹了賀知章的故鄉——山陰,通過山陰特色的花雕酒、茴香豆介紹江南文化,展現了獨具特色的民族習慣和運河沿岸的居民生活方式。利用獨具民族魅力的說書這一娛樂項目,加以別具心裁的想象力,融合了《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名著故事于動畫場景中。在汴京虹橋相遇的兩隊人馬,由于雙方各退一步,誠實守信,最終互相禮讓通過橋面,體現了屬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禮待人、誠實守信的民族性格。通過劇情設定,深度挖掘以運河為中心的民族文化,用民族語言表現出民族文化的審美價值。
3 《大運河奇緣》創作的價值導向
3.1 突出大運河精神的繼承與發揚
對運河精神的提煉,是運河動畫創作中的靈魂。《大運河奇緣》創作的價值導向在于面對困難永不屈服、艱苦奮斗的精神。從“鬼斧神工開通惠”一章中,可以看到作為運河之父的郭守敬開鑿通惠河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主人公凌雨菲在面對黑沙帶來的困境時,憑借著自己的才智和運河精靈團隊的通力合作,在一次次危機中化險為夷,守護運河。
大運河精神也在于接受挑戰并且能夠戰勝困難的創造精神。在“七分天子三江南”的故事中,明代工部尚書宋禮面對河道淤積的問題,從當地農民處吸取經驗,建設分水魚嘴使南北分水,通過監修水利解除淤塞問題。對大運河精神的提煉使《大運河奇緣》在創作上繼往開來,從民族歷史中提取精華,在新的時代不斷傳承與發揚。
3.2 強化真、善、美的價值引導
“立文之道,惟字與義?!币徊績炐愕膭赢嬰x不開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價值導向,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在動畫劇情中,處處能看見創作團隊對真、善、美的價值引導。從最開始凌雨菲幫助雷靈與運河精靈結緣,到凌雨菲每次從時空隧道落入水中都能得到人物的救助,到最終解釋凌雨菲額頭印記的來源,是由于沙靈幫助了年幼落水的凌雨菲上岸,運河奇緣的故事在一次次人們的互相幫助中,展現出跨越階級、性別、年齡的善意,傳達了具有人類共識的善與美的價值導向。《大運河奇緣》追求人類共通的情感,通過動畫語言使觀眾沉浸其中,引發觀眾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也啟發更多觀眾對運河文化的思考。
4 結語
從收視表現來看,《大運河奇緣》最終取得了不錯的口碑成績,是一部精彩的以運河文化為故事核心的動畫作品,雖然存在一定的技術細節問題,但仍然瑕不掩瑜??傮w來說,《大運河奇緣》充分挖掘了大運河文化,對運河精神的提煉、宣傳、發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故事、審美、價值導向的創作策略選擇,為其后續開展運河影視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其他地區運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借鑒與參考,使大運河成為一條真正流淌著的文化玉帶。
參考文獻:
[1] 唐寧.大運河題材影視作品的國家形象建構與傳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4):98-102.
[2] 陳曉云.動畫電影:敘事與意識形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5):54-60.
[3] 路盛章.關于動畫創作中民族化、國際化和人性化的思考[J].裝飾,2007(4):12-15.
[4] 曹亞麗.動畫影像理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5] 張岳.淺談動畫片的聲音元素及創作手法[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2):49-53.
作者簡介:陳劉昱安(1998—),女,安徽合肥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