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燕

尼泊爾是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陸鎖國”,北鄰我國西藏,東、西、南三面皆與印度接壤。
進入2022年以來,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陸鎖國”尼泊爾,頻頻引起美國的“熱切關注”。美國先是在今年2月以下達“最終期限”的方式,“敦促”尼泊爾議會批準簽署“千年挑戰計劃(MCC)”協議,隨后又加緊對尼泊爾進行軍事滲透,試圖推動該國落實“州伙伴關系計劃(SPP)”。盡管在7月29日,尼泊爾外交部宣布已致函美國政府,正式通知其尼泊爾決定停止推進SPP合作,但美國恐仍將繼續嘗試干涉尼泊爾的政治與安全事務。
美國升級擴容“印太戰略”以制衡中國,尤其注重在亞太地區拉“小圈子”搞陣營對抗,逼迫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尼泊爾北鄰我國西藏,東、西、南三面皆與印度接壤。受地理因素制約,尼泊爾的經貿、能源和對外聯通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印度有所依賴,這使印度長期以來對尼泊爾的內外政策都有較大影響力。如今,印度已被美國納入“印太戰略”支點國家,美國也試圖使尼泊爾成為其打造的遏華“包圍圈”上的一個環節。
今年以來,為呼應拜登政府在2月11日推出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美國加緊在中國周邊地區“排兵布陣”,加大對尼泊爾的拉攏甚至脅迫,推動停滯已久的“援助計劃”。2022年2月,美國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訪問尼泊爾,向尼執政黨和反對黨領導人發出“最后通牒”,稱尼泊爾議會必須在2月28日前通過MCC協議,否則將“重新審視美尼關系”。2月27日,尼泊爾議會最終通過了該協議。但實際上,MCC協議是美國以援助為名,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例如,MCC協議中明確規定了協議一旦進入實施階段將“優于尼泊爾當地法律”、MCC協議的美方人員不受尼泊爾法律管轄等條款。此類條款損害尼泊爾的國家權益,彰顯美國的霸權主義。
MCC協議簽署后,美國更是加速推進對尼泊爾的軍事滲透。但與脅迫尼議會批準MCC協議的“高調做法”相比,美國誘拉尼落實SPP合作的方式則顯得“鬼鬼祟祟”。2022年6月初,一份被認為是尼美SPP合作協議草案的文件被尼媒體曝光,根據草案,美國猶他州將與尼泊爾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尼法律框架下,猶他州國民警衛隊可在尼商定區域進行駐扎和活動,還可與尼軍隊在高海拔地區進行聯合訓練,對尼軍進行軍事培訓等。草案曝光后,尼朝野震動,其國內輿論也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該合作。迫于國內壓力,尼泊爾內閣在6月20日表態稱決定停止推進尼美SPP合作。然而,尼美雙方就事件的表態并不一致。美方稱尼軍方在其政府授權下,曾于2015年和2017年致函美國申請加入SPP,美國在2019年接受尼方申請;尼外交部長卡德加和陸軍參謀長夏爾瑪則重申,盡管美國自2015年以來,多次要求尼加入SPP,但尼從未加入也沒有簽署任何協議。事實上,SPP合作的性質相當于建立“準軍事聯盟”。從表面上看,SPP是啟動于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各州國民警衛隊和合作伙伴國間通過軍事培訓等方式,就應對地震、洪水、野火等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進行直接交流合作的計劃,目前全球有90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進行了SPP合作。但由于美國各州國民警衛隊在其法律意義上是“正規軍”,因此該計劃其實是由美國國防部主導,目的是使美國在目標國實現軍事存在并擴大地區威懾力。
2019年以來,美國一直在催促尼泊爾盡快推動有關SPP合作的立法程序。今年6月10日,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還曾到訪尼泊爾,就相關事宜會見尼總理德烏帕和陸軍參謀長夏爾瑪。7月,美國還邀請尼總理德烏帕訪美,使其成為20年來首位訪美的尼泊爾總理。在尼內閣決定停止推進尼美SPP合作后,為挽回局面,美國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不請自來,于7月底再次訪問尼泊爾,繼續向德烏帕政府施壓,尋求合適時機再啟美尼SPP合作。
在美國的持續發力下,尼泊爾長期奉行的不結盟和平衡外交政策面臨考驗。近幾年,尼政局波瀾再起,主要政黨分分合合,內部紛爭不斷。盡管不愿淪為美國地緣政治斗爭的“前沿陣地”,卻難以擺脫其干涉的桎梏,尼泊爾的政治內耗也讓外部勢力獲得更大運籌空間。
現任總理德烏帕來自尼泊爾大會黨,該黨被認為長期與印度關系緊密。2017年,美國與尼泊爾曾簽署MCC協議(未獲尼議會批準),時任尼總理正是德烏帕。德烏帕領導的大會黨在2017年議會選舉中失利,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聯盟獲得議會2/3席位,合并后作為尼泊爾共產黨取得選舉勝利。隨后,“毛主義中心”派主席普拉昌達與“聯合馬列”派主席奧利達成分權共識,奧利于2018年2月出任總理。彼時尼政局有望實現穩定,利于發展經濟,并對外采取更加平衡務實的外交政策。但自2020年以來,尼泊爾共產黨兩派在總理職位、內閣改組等問題上的矛盾激化,聯盟破裂,奧利內閣垮臺。2021年7月,德烏帕再度出任總理。2022年11月,尼泊爾將再次舉行議會選舉,普拉昌達和奧利均是總理職位的有力競爭者。屆時德烏帕為獲連任,可能會希望爭取更多西方援助,而美國也希望拉住被認為“親美印”的德烏帕,加緊對尼泊爾進行軍事滲透。
獨立自主是立國之本,發展經濟乃興國之要。尼泊爾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對外貿易、能源和物流通道等方面長期受印度影響較大,但尼泊爾若能實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則可打破經濟發展瓶頸,并發揮自身地緣優勢,實現國家發展振興。尼泊爾當前經濟較為落后,是2021年聯合國確定的46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目前尼政府預算支出的1/4來自外國捐贈和貸款。新冠疫情疊加烏克蘭危機升級也對尼經濟沖擊較大,據尼央行數據,今年6月,尼泊爾通貨膨脹率達8.56%,食品、燃油等基本生活品價格大幅上漲,讓普通民眾生活雪上加霜。因此,尼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面臨的首要任務都是提振經濟、改善民生。
中尼兩國山水相連、世代友好。近年來,兩國除在公路、機場、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外,中國還對尼泊爾援建了一批學校和醫院,并大力幫助尼泊爾發展制造業和現代農業,助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今年8月10日,尼泊爾外長卡德加訪華,在此期間,中尼雙方一致同意加快推進跨境鐵路可行性研究,加強電力合作規劃。中尼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這有望助力尼泊爾實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