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
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國政府多次嚴正警告,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引發2016年民進黨在臺執政以來最嚴重的臺海緊張,造成美國拜登政府執政后中美之間又一次重大交鋒。目前,佩洛西竄臺事件的后續沖擊還在發展,其對美國對臺政策和美臺關系走向的影響成為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
佩洛西竄臺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反咬一口,污蔑中方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是“試圖改變臺海現狀”。何為“臺海現狀”?其核心內容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海峽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這種臺海現狀,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181個國家與中國建交和發展關系的前提和基礎。20世紀70年代,中美在建交談判中圍繞臺灣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博弈,美方最終承認中國只有一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終結了與臺灣當局的官方關系。

2022年8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開展規模空前的實戰化聯合演訓。
佩洛西竄臺事件的背景正是近些年來美國與臺灣民進黨當局不斷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企圖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實與現狀。
從臺灣方面看,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核心是主張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事實獨立”“兩岸互不隸屬”“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本質上是鼓吹和奉行“一中一臺”和“新兩國論”的“臺獨”分裂路線。2016年5月民進黨在臺執政后,拒絕接受和承認“九二共識”,就是兩岸關系現狀的最大破壞者。此后,民進黨當局“修法謀獨”“倚美謀獨”動作接連不斷,抹黑“一國兩制”政策,限制和打壓兩岸正常交流合作,制造兩岸民意對立對抗情緒,還利用中美關系趨于緊張的所謂“機遇”,加速“漸進臺獨”“實質臺獨”步伐,拓展所謂“臺灣國際空間”,對臺海現狀的挑釁尺度越來越大。
從美國方面講,美國的對華戰略近年經歷著中美建交以來最大、最實質的調整,將中國視為“21世紀最系統的戰略競爭對手”,對臺政策也隨之發生重要改變。美國不僅以更大力度縱容和支持“臺獨”分裂勢力,甚至直接跳上前臺,不斷歪曲、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從政治、外交、軍事、法律和經濟各個領域大打所謂“臺灣牌”,推動“以臺制華”,妄圖阻撓中國統一大業,遏制、打斷中國和平發展進程。
佩洛西竄臺事件是美臺勾連進一步改變臺海現狀的冒進之舉。按照美國的政治體制,佩洛西作為國會眾議長,實際上是美國的第三號政治人物,其乘坐屬于美國軍方的專機飛入臺灣進行活動,無疑是升級美臺交往的重大政治挑釁行為。美方曾經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承諾僅與臺保持非官方關系,但是2018年美國制定“與臺灣交往法”后大幅解除對美臺交往的政治限制,佩洛西竄臺事實可被視為落實“與臺灣交往法”的最新突破。佩洛西還聲稱其訪臺符合美國的“與臺灣關系法”。長期以來,美國單方面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屬于條約或協定,將“與臺灣關系法”的地位置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上。但事實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國際法體系內具有條約約束力的法律文件,性質上屬于規范兩國關系的條約或協議,美方理應“有約必守”,履行其規定的義務。
2022年4月佩洛西辦公室謀劃安排其竄訪臺灣的消息傳出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反復向美方指出此種行為的嚴重危害性,明確警示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擔。中方的政策信號十分清晰,敦促美方務必不要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務必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堅定決心,務必不要犯葬送臺海和平穩定的顛覆性錯誤。
美政要竄臺惡意挑釁在先,之后中方出于正當防衛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綜合反制舉措。
一是舉行高強度、實戰化的軍事演訓。此次軍事演訓呈現多個突破性特點,包括前所未有的迫近臺島。演訓劃設的六大區域位于臺島西、北、南、東四個方向,對臺島形成合圍之勢,逼近臺南北主要港口;南北區域進入臺島12海里,發射常規導彈首次穿越臺島上空并擊中臺灣東部海上靶區;實戰化演練制海制空、對陸突擊、聯合封控等,顯示大陸軍事高科技能力水平;完全打破了臺灣當局所聲稱的“海峽中線”,為大陸軍事力量拓展了戰略空間。此次軍事演訓所展現的威懾力前所未有,被臺島內稱為“圍臺、鎖臺演習”,彰顯中國政府完全有意志、有能力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把控復雜嚴峻的臺海局勢。
二是取消或暫停中美之間八個方面的對話或合作,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暫停中美禁毒合作,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這一系列反制措施傳遞出清晰信號,即,美方犯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縱容支持“臺獨”勢力、蓄意破壞臺海和平的錯誤,損害了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也就必會干擾破壞中美交流合作。與此同時,中方宣布對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采取制裁措施,精準打擊肇事者。
三是深入揭批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謀“獨”分裂本質。蔡英文連任臺所謂“總統”后,炮制“新兩國論”,“倚美謀獨”行徑一再升級。佩洛西是在民進黨當局重金游說下竄臺的。此次佩洛西竄臺事件發生過程中,從8月3日起,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連續五次公開點名批判蔡英文,自2016年臺政局發生變化以來屬于首度,進一步升級了對民進黨的嚴正警告。
此次,中國政府在外交、經濟、安全、輿論等領域采取了綜合性反制措施,充分運用“組合拳”,形成“懲獨懾美”效應。此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不支持“臺獨”。美國戰略界人士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臺灣問題最有可能引發中美直接沖突甚至戰爭,美國政客出于個人政治利益考慮打“臺灣牌”是魯莽、危險之舉。臺灣社會更是直接感受到了佩洛西竄訪所引發的嚴重后果。
在現階段中美實力對比和戰略博弈態勢下,美國對臺政策更直接服務于對華遏制戰略。盡管拜登執政以來多次表示美方不尋求對華打“新冷戰”、不尋求圍堵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不尋求改變臺海現狀,但事實上,美國繼續虛化、篡改“一個中國”政策內涵,其前綴、后注越拉越長,將“與臺灣關系法”“對臺六項保證”單方面塞入其中。中方對佩洛西竄臺采取強烈反制,有助于規制美方在臺灣問題上越線破局的蠻干,但美方以“切香腸”手法實質升級美臺關系的動作不會停止。

2022年8月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一些民眾聚集在舊金山聯邦大樓前,反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
美國將繼續從軍事安全上助臺增強防衛能力。在協防臺灣問題上,美國總體維持“戰略模糊”,但策略上走向清晰。蔡英文當局的防衛戰略是發展“重層嚇阻”和“不對稱戰力”,企圖將臺島打造成所謂“豪豬”“刺猬”。“強化威懾”新概念是拜登政府公布的未來一兩年美國“印太行動”十大計劃之一,包括在臺海地區和“第一島鏈”強化軍事恫嚇阻力。烏克蘭危機升級后,蔡英文當局實施“不對稱”防衛概念的幻想進一步強化,美國則更加傾向于出售大量能助臺“以小博大”的高性價比武器裝備。美國國會的一些立法草案提出將臺灣視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向臺提供總額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融資用于增強臺島防衛能力。拜登政府也會繼續派遣軍艦常態化穿越臺灣海峽,并糾集日本等盟友在西太平洋舉行聯演聯訓。
美國將在經濟上強化對臺支持與影響。去年海峽兩岸貿易額逾3200億美元,占臺外貿總額33%。美國是臺第二大貿易伙伴,臺是美第九大貿易伙伴。2021年美臺貿易額約為1048億美元,同比增長26%。美國一直對臺強調“經濟自主才能保持政治自主”,支持臺減少對大陸經濟依賴度。近些年,美國加大實施經濟安全化政策,打壓遏制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包括運用出口管制、長臂管轄等手段限制臺高科技產業與大陸合作,導致臺積電停止向華為提供代工芯片。今年6月美臺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標準、數字貿易、非市場經濟等方面。臺“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稱,臺灣的目標是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在經貿上“遠中親美”。
美國還會利用其聯盟體系干預臺灣問題。在此次佩洛西竄臺事件中,日本、澳大利亞、七國集團(G7)和北約追隨美國就“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表達關切,意在將臺灣問題炒作成多邊問題,以“打群架”方式向中方施壓,對華進行“成本強加”。拜登政府將繼續支持臺灣尋求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活動,也會縱容民進黨當局挑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繼續炒作聯合國系統的所謂“臺灣代表權”問題。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8月公布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當前美國一些勢力圖謀“以臺制華”,處心積慮打“臺灣牌”,刺激“臺獨”分裂勢力冒險挑釁,不僅嚴重危害臺海和平穩定,妨礙中國政府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也嚴重影響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如任其發展,必將導致臺海形勢緊張持續升級,給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的巨大風險,也嚴重損害美國自身利益。對于民進黨當局“親美反中”和美國“以臺制華”相互借重與利用,我們應精準把握其走向和危害,堅決反制美臺實質性關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