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文化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振興視角下,文章采用SWOT法分析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對策和建議,彰顯鄉村振興視角下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事業的重要意義,以期為東北地區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東北地區;鄉村文化旅游;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9-00-03
2021年,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推動“三農”工作的歷史重心由脫貧攻堅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內涵不僅包括經濟,更涵蓋產業、文化、生態、人才、組織等多個方面的振興與發展。東北地區的鄉村文化旅游擁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東北地區鄉村旅游事業發展,重點不僅在于實現這些資源的效益轉化,增加農民的收入,更重要的在于傳承與發展當地文化,加強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保障其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事業發展[1]。但目前看來,東北地區的鄉村文化旅游發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無法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活力,因此,當地各界應重點關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問題,以切實舉措開發當地文化旅游資源,促進相關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盡快推進當地鄉村振興事業進一步發展[2]。
1 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優勢(Strengths)
1.1 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
東北地區縱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占地面積145萬平方千米,擁有森林、草原、海洋、濕地等多種類型的自然地貌,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繪就了一幅白山黑水的大美圖卷,為東北地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優勢。
例如,遼寧擁有6個沿海城市,除捕撈和養殖外,發展漁村旅游也是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不同于開發城市海濱公園,接地氣的漁家樂不僅可以提供各種沙灘娛樂項目,還可以使游客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篝火、海釣、出海等活動的樂趣,這大大促進了沿海地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吉林省的旅游名片長白山景區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二道白河鎮,近年來憑借獨特的火山景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同時,在長白山旅游一般無法當日往返,大多數游客會選擇在山腳下的村鎮過夜或停留,為此當地還開發了具有長白山特色的溫泉度假小鎮,極大地促進了撫松縣、安圖縣下屬各鄉鎮旅游業的發展。
1.2 民俗文化絢爛多姿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近1000萬,約占當地總人口數量的10%,這些少數民族既包括人口數量較多的滿族、朝鮮族、回族等,也包括分布范圍較小的鄂倫春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等,他們大多數世代聚居在某個村或鎮,民族特色文化保留得相對比較完整,加上有優美的鄉村景觀襯托,這無形中為當地鄉村旅游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民族和民俗文化資源。
例如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冬捕,捕魚這項看似平常的生產活動與民族特色文化及冰雪景觀相結合,能夠形成吸引全國游客的特色旅游項目。規模較大的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簡稱前郭縣)的查干湖冬捕活動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冬季旅游項目,并且成功申報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冬天都能為當地帶來大批游客,由此帶動了前郭縣及周邊鄉鎮度假村項目的開發,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民俗旅游的發展。沈陽稻夢空間景區也是如此。2020年上映的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最后一個單元《神筆馬亮》中出現的稻田畫帶火了取景地興隆臺街道的錫伯族鎮。村民不僅將原本平常的水稻種出了花樣,而且利用錫伯族發祥地的優勢,在景區內部和周邊搭建民族特色院落,開展剪紙等錫伯族特色體驗項目。這使當地農民在農業種植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收入,既傳播了民族文化,也為當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東北地區還擁有漫長的邊境線,邊境旅游與民族特色相結合為東北地區鄉村旅游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振興。
1.3 冰雪文化獨具一格
寒冷的冰雪也能帶來火熱的經濟,冰雪是自然給予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資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冰雪文化既包含冬季體育運動,也傳承了祭祀等古老的民族習俗[3]。其原始形態是用于謀生的生產方式,在發展的過程中融合了多方文化,逐漸演變為帶有娛樂、競技性質的活動,并衍生出冰雕等藝術形式,成為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旅游的資源。尤其是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之后,鄉村冰雪游一度成為人們元旦和春節度假的首選。2020年全國各省滑雪場數量統計顯示,東北三省擁有近200家滑雪場,其中黑龍江省滑雪場數量為94家,排名全國首位,且這些滑雪場多分布于城市外緣或遠離城市的鄉鎮。據統計,2021—2022年全國冰雪季鄉鎮目的地排名榜的前十名中有4個來自東北,除內蒙古阿爾山外,雪鄉、亞布力和漠河都位于黑龍江省。這些冰雪小鎮不僅可以為游客提供滑冰、滑雪等冰雪項目,還可以讓游客體驗到極具東北特色的民宿和農家菜。可見,東北地區的鄉村冰雪旅游已發展成為其冬季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這無形中促進了該地區鄉村產業的興旺發展,為加快東北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了價值和力量。
2 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劣勢(Weaknesses)
2.1 自然氣候環境限制
冬季寒冷的天氣既是該地區鄉村旅游的資源,也是限制條件。首先是供暖問題。成規模的度假村尚可保證集體供暖,但部分遠離城市的鄉村民宿只能采取自取暖,供暖工作不到位可能影響游客的體驗感和好感度,不利于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其次,冬季的極寒和雨雪天氣會對交通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貨運和游客交通兩個方面。對貨運而言,大雪天氣和冰凍路面都會增加運輸成本,這種成本只能體現在旅游項目和服務上,最終由游客承擔。對游客交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極端天氣不利于集散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由于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目的地較為分散,并且有些地方鐵路和航空不能抵達,所以游客往往只能先抵達附近的大城市,再乘坐大巴車或包車前往目的地村鎮。寒冷和降雪天氣首先會影響游客的出行計劃,其次有可能造成汽車拋錨、側翻等交通事故。
2.2 鄉村旅游產品種類單一、層次較低,缺乏專業服務人員
雖然東北地區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資源,但目前來看,東北地區大多數鄉村旅游模式還停留在單一的農家樂階段。鄉村旅游行業門檻低,經營者就是當地的農民,他們大多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經營管理知識,缺乏對產品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往往只會相互模仿,造成產品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僅僅停留在農村觀光層面,沒有凸顯地域文化特色,無法形成地域品牌效應[4],也就無法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導致最終被埋沒在無數相同類型的農家樂產品中。同時,東北地區鄉村旅游中成規模的度假小鎮并不多,以農民家庭經營為主,人力不足、缺乏專業的經營管理技能是制約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痛點。
2.3 管理和市場開拓力度不足
目前,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管理和宣傳力度都有待加大。很多發達地區的度假村已采用景區智慧管理模式,但東北地區在此方面還比較薄弱,很多度假村的食宿價格甚至都不透明,導致游客的旅游體驗大打折扣。同時,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營銷渠道比較老舊,還停留在線下旅行社打廣告和口口相傳的營銷模式上,很多民宿沒有與飛豬、去哪兒網等旅游網站建立合作關系,缺乏對互聯網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使游客局限于附近地區,而沒有擴大到全國。
3 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機遇(Opportunities)
首先,近年來,國家相繼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東北地區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依據[5]。地方政府也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有利于鄉村旅游的規劃和政策,推動東北地區鄉村旅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其次,都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普遍的“996”工作模式讓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促使他們更愿意親近自然、回歸自然,這是東北地區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又一重要機遇。
最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宣傳和推廣。在“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社交平臺能夠發揮巨大的宣傳和引流作用,提升了大量鄉村的知名度。例如,微博平臺上的東北俄羅斯族博主董德升是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的一個普通農民,經常通過微博平臺和網絡直播分享自己的鄉村生活,收莊稼、磨玉米面、捕魚這些平凡的勞作讓他收獲了100多萬個粉絲。在直播中,他經常提到的一句話“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讓這個與俄羅斯一江之隔的邊陲小鎮獲得了不少游客的關注,為當地增添了不少旅游收入。
4 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面臨的威脅(Threats)
無論是鄉村旅游還是城市旅游,景區的建立與發展必然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無法逆轉的破壞,同時,目前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管理尚不完善,不少地方為了迎接游客而大肆開發,擠壓了原本屬于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而且游客前往森林、濕地等游玩時留下的垃圾通常難以發現和清理,再加上鄉村景區環境保護工作的不到位,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同時,滑雪是東北最為成熟的鄉村旅游項目之一,戶外滑雪場通常占地面積較大,需要砍伐樹木,人工降雪也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雖然近年來相關機構對此的管理日益嚴格精細,但商業化開發對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的破壞是難以避免的。此外,近年來東北地區人口流出量日益上升,不少年輕人選擇去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工作和定居,這容易導致東北地區鄉村旅游事業人力資源不足,而且經營模式相對落后,缺乏活力。
5 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對策
5.1 充分挖掘東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冰雪文化資源
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東北地區的民族文化與冰雪文化都是該區域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良好機遇,要加大對民族文化和冰雪文化的保護力度,重視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結合當前旅游市場偏好促進其創新發展,并與鄉村旅游結合,使之成為東北鄉村旅游獨特的閃光點,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5.2 開發特色旅游產品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大多數旅游者更偏向于有目的的旅游,如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因此,東北地區應加大力度利用好自身獨有的自然資源,開發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此外,可針對不同的需求定制不同的旅游產品,如針對南方游客大力推廣冰雪旅游活動,針對老年游客開發海濱、森林療養項目等,如此一來就可以清晰地劃分景區功能,不同景區承載不同類型的游客,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水平,豐富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滿足不同旅游者的多樣化需求,從而促進旅游經濟發展。
5.3 加大景區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打造有序的鄉村旅游景區
政府應作為主導力量加大對鄉村景區的資金投入力度,幫助完善鄉村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如停車場、加油站、游客服務中心、公共廁所等。同時,要搭建景區的智慧管理系統,包括景區人流量實時監控、停車位數量展示、景區24小時智能監控等,以豐富游客的旅行體驗,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此外,景區的長期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對目前從事鄉村旅游經營活動的村民,要加大培訓和教育力度,從整體上提高村民的素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儲備足夠的優秀人才。
5.4 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開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廣闊市場
一方面,要利用好媒體平臺加大對東北地區鄉村旅游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另一方面,景區要加強與各大旅游網站的合作,使游客在手機上就可以預訂鄉村旅游的相關服務,并開通官方平臺,及時收集游客的意見和建議,對不足之處加以改正,不斷提高景區服務質量。
6 結語
東北地區是我國鄉村振興事業的重點區域,本文對東北地區鄉村文化旅游事業進行SWOT分析,梳理東北地區發展鄉村旅游事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發掘鄉村文旅事業推動東北地區鄉村振興的巨大潛力,以促進東北地區鄉村文化和經濟發展,并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國貞,呂麗紅.“文化+”視域下鄉村文化振興的發展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13):114-116,123.
[2] 楊向軍,郭修金,曹大偉,等.冰雪運動助力東北地區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困境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8):27-34,42.
[3] 張春雷.東北傳統冰雪文化溯源、價值與發展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5(3):58-61.
[4] 李明運.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融合發展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7):33-35.
[5] 王志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東北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以饒河縣小南河村為例[J].對外經貿,2021(6):63-65.
作者簡介:王彤(1996—),女,遼寧撫順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