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牙齒有的是扁的,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圓的。那么,牙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形狀呢?這是由牙齒的功用決定的。門牙長得又扁又寬,像菜刀一樣,因此又叫“切牙”,一共有四對,它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切斷食物;嘴角兩邊的附近各有一對尖尖的牙齒,叫作“尖牙”,也叫作“犬齒”,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撕碎食物;口腔后方的牙齒叫“臼齒”,它們的作用是磨碎食物。

人一生中長兩次牙,在出生后的6~8個月開始長乳牙,到兩歲半左右乳牙就長好了。6歲以后,長有乳牙的顎骨隨著年齡而變大,導(dǎo)致乳牙與牙床不吻合而脫落,同時再長出新牙。新牙叫恒牙,能使用一輩子。人的牙床骨有一個從小到大的發(fā)育過程,在幼兒期,牙床骨不大,這時候如果長出一副恒牙,將無法在牙床上立足。進(jìn)入成年期后,牙床骨長大了,假如這時還是那些乳牙,牙床骨就填不滿,難以發(fā)揮正常的咀嚼作用,所以,人要長兩副牙齒。

任何物體進(jìn)入太空都會失重,植物在失重的情況下,往往只能存活幾星期。為什么植物對重力那么“依戀”?原來,長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因為有重力作用,形成了一種獨(dú)特的生理功能,植物體內(nèi)的生長激素總是匯集在莖的彎曲部位,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長方向。當(dāng)植物處于失重環(huán)境下,生長激素不能匯集到莖的彎曲部位,結(jié)果使莖找不到正確的生長方向,只好雜亂無章地伸展,最終導(dǎo)致植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