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那段日子,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有一段時間持續性地睡不好,總是不能持續安眠一整夜,中間睡睡醒醒,一旦醒了就非常難以入睡。積極自救的我開始在“Keep”APP里搜索適合我練習的運動,正巧翻到一個睡前舒緩瑜伽的視頻,動作簡單,又不會太累,就跟著練了起來。
這組舒緩瑜伽大概14分鐘,包含10個動作,主要通過拉伸放松緊繃的身體和精神來改善睡眠狀況。第一天鍛煉完后感覺整晚睡得很好,中途沒有醒來,身體也舒服了不少。于是不喜歡運動身體僵硬得如鋼板的我,繼攀巖、滑雪、打壁球等“拼命”型運動后,又開始了“坑自己4.0行動”!
拉伸是痛苦的,身體僵硬的人心里苦,我不說……嬰兒式、仰臥前后滾動這些動作完成起來都很輕松,最痛苦的要屬“坐角式”。視頻里教練用雙手抓住雙腳的同時,上身可以無限貼近地面,而我,當腰下壓到15°角的時候,就“吱嘎”一聲卡在那里,再也下不去了,痛到無法呼吸。我抬頭看了看標準動作,再看看自己僵直的腰板兒,哭笑不得。
都說好的習慣養成要21天,我相信,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總有一天我也會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坐角式”也會練得無限貼近于地面的。
于是就這樣,在每天緩慢下壓一點點又不特別疼的進度中,我堅持做這組動作19天,每天都感覺身體更柔和一些,專注力、思考力更強一些。不料,在第20天的時候,我生病了,直接躺倒,實在是沒有力氣起身,無奈之下斷掉了一天的練習。我很生氣自己為什么這么不小心,把自己弄病了,少了一天打卡,怕是又要重新拉伸了。結果第二天恢復練習,我驚訝地發現我的呼吸與動作配合得更好了一些。看來這次中斷并非壞事,而是給我一天時間緩沖,用更好的狀態去理解瑜伽、理解自己的身體、整理自己的情緒和內心。
在瑜伽練習中,呼吸是很重要的一環,正巧那段時間,我也在看《正念小孩》這本書,將其中的呼吸方法細細琢磨、體會,對于我的動作完成和思維狀態的調整有很大幫助。
比如在做“嬰兒式”的動作時,引導語說:“保持深長的呼吸,每次呼氣都讓身體更多地下沉、放松,在放松中感覺情緒也漸漸變得穩定。”每次做動作需要呼吸的時候,我的氣總是很快就用完了,用這本書中第一章的方法,氣息就綿長了很多,維持、加深動作時就沒有那么辛苦。
除了呼吸,放松精神也很重要。在練習瑜伽不知道第多少天的時候,我發現做單腿背部前彎時,我的腿若是與我的意志對抗,不僅腿一直劇烈地抖動,動作做著也很累,但是如果我順著身體,不強求身體一定要達到什么水平,我就發現不僅動作完成度會提高,情緒也會變得平穩、舒緩。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如若一味傻傻地采取與人事物對抗的態度,那么不止做事情會變得草率而沒有效率,情緒也會變得非常焦慮,而周圍的人感受到了你的這種情緒,壓力也會倍增。
不如放松心態,順勢而為,專注在體會自己身體的感覺上,專注在探察情緒的本質、來源,然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努力去一點點地接近你的目標。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