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平 莫岱青 陳禮騰
近日,阿里巴巴發布2023財年第一財季(2022年第二季度)報告。該財季,阿里巴巴實現營收2 055.55億元,上年同期2 057.4億元,同比微下降0.09 %。那么阿里數字零售商業務表現如何?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給予如下解讀。
增長繼續承壓核心業務顯乏力
在本財季,阿里巴巴實現營收2 055.55億元,同比下降0.09 %。阿里巴巴中國商業業務收入達1 419.35億元,同比下滑1 %,其中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1 369.77億,同比下滑2 %。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阿里巴巴的數字零售商業業務主要包括淘寶(綜合電商)、天貓(綜合電商)、淘特(下沉市場)、淘菜菜(社區團購)、盒馬(商超)、天貓超市(商超)、高鑫零售(商超)、天貓國際(進口跨境電商)等。
莫岱青解釋道:“阿里營收增長從此前連續個位數增長,進入微降階段。天貓淘寶市場被蠶食,既要面對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綜合電商,也要面對來自新晉電商抖音快手的挑戰。受到疫情影響,淘寶天貓的實物GMV增速同比也是個位數的下跌,從側面表明,淘寶天貓面對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創新能力出現降低,吸引流量的能力在減弱。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淘寶天貓的基盤能穩住已實屬不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阿里巴巴的營收和利潤都下降、增長繼續承壓,新興業務增速明顯,虧損收窄。
用戶規模明顯已見頂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集團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約13.1億,同比增長15.7 %。其中包括中國消費者超過10億,以及海外消費者3.05億,年度凈增1.77億,但是本季度阿里破天荒未公布用戶數據。
莫岱青表示,應該看到用戶規模是資本市場看重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各電商平臺爭奪的重點,拼多多、京東在用戶規模上的追趕上讓阿里有了緊迫感。另外加上電商間的競爭態勢,阿里在用戶獲取方面受到阻力,并且接近天花板,更多需要聚焦在高質量用戶的轉化上,或許對阿里來說公不公布用戶數據已經沒什么意義了。
莊帥也表示,阿里用戶規模明顯已經見頂,沒有增長的數據再公布意義不大。財報顯示,超1.23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年度消費超1萬元,跨年活躍率為98 %。這2個數據表明,阿里希望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提升用戶的消費支出和復購率。
新業務虧損收窄競爭壓力大
阿里的本季財報指出,淘特優化獲客成本以及提高活躍消費者的平均消費后,其虧損同比和環比均收窄,淘菜菜GMV同比增長超200 %,而且環比虧損大幅收窄。莫岱青表示,新業務淘特和淘菜菜是中國零售市場業務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淘特對標拼多多,淘菜菜對標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從本次財報的新業務增長來看,虧損收窄明顯。不過阿里新業務的競爭壓力依然很大,在下沉市場拼多多比淘特更早已經站穩腳跟,淘特以后來者身份介入,想要瓜分難度可想而知。另外淘菜菜面多兩大巨頭,優勢并沒有那么明顯,因此在未來的競爭中并不占上風。新業務的虧損或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單季度人員減少接近萬人除了“增效”還需“降本”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咨詢董事長鮑躍忠表示,阿里現在的發展面臨挑戰和考驗。阿里已經變成一個超級多元化的平臺,不過支撐它的核心基礎還是電商。不論是淘寶還是天貓都有缺陷,需要阿里采取一些相關的動作。第一是缺乏自營,沒有自營的話,產品的組合就會存在一些問題;第二是物流,阿里由于沒有自營物流的支撐,申通、圓通等幾大“通”對阿里產生幫助作用對用戶來說體驗一般。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阿里巴巴員工總數為245 700人,截至2022年3月31日為254 941人。單季度人員凈減少接近萬人。
莊帥表示,阿里除了“增效”的努力之外,還需要“降本”,減少人員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升現有人員的“人效”。
產業電商:營收創新高增長放緩1688營收反超國際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二季度阿里產業電商業務(含1688和阿里國際站)共計實現營收98.85億元同比增長18.72 %,營收再創新高,營收規模逐漸向百億元邁進。在營收增速上,雖18.72 %的增速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但不管是同比還是環比,增速都呈現下降趨勢,該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24.49 %下降了5.77個百分點,環比上季度下降2.42個百分點。
“在業務分布上,出口B2B平臺阿里國際站該季度營收被國內批發平臺1688反超,在增速上以同比26 %的增長率領先,而國際站該季度同比增長僅12 %。該季度中,1688增長來自新免稅批發業務和提供預付費會員的增值服務收入的上升,而國際站增長主要系增值服務收入的增長。產業電商板塊跟1688對標的企業既包括像國聯股份、慧聰集團、義烏購、貨捕頭等綜合及垂直批發平臺、也有像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進軍批發業務,此外還包括京東工業品、震坤行、西域、上海鋼聯等大宗及工業品電商。在國內產業數字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給1688在內的企業帶來新的機遇?!睆堉芷椒Q。

跨境電商:海外零售增長率罕見負增長受國際事件影響訂單減少
張周平說道,二季度,阿里跨境電商板塊海外零售業務(含Lazada、速賣通、Trendyol及Daraz)營收105.24億元,同比下降3 %。海外零售收入再次超百億元,除上個季度營收跌破百億,該成績也是2年多來第5個季度收入過百億。但在增速上,該季度同比增速罕見的出現負增長,從2021年一季度至今,該業務板塊同比增長率就呈現了斷崖式下降,并且每個季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幅度。2022年初,淘寶天貓原總裁蔣凡接管阿里巴巴海外商業板塊,從該季度成績來看總體表現不盡理想。
“跨境電商海外零售業務受海外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該季度中,該業務板塊下降主要受歐盟增值稅稅規修改、歐元對美元貶值,以及俄烏沖突導致供應鏈和物流中斷的持續影響,令速賣通訂單量減少。但在東南亞市場,Lazada保持健康發展訂單增長10%。土耳其的Trendyol業績表現尚可,整體訂單增長46%。該業務板塊阿里旗下各平臺對標的主要包括像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Wish、shopee、新蛋、TikTok、沃爾瑪電商、Allegro、美客多、Joom等平臺,目前競爭仍較為激烈?!睆堉芷奖硎?。
云計算:逐漸成為新增長引擎但增速逐季下降勢頭明顯
二季度,阿里云業務(含阿里云和釘釘)營收176.85億元同比增長10 %。營收規模在最近的三個季度中表現最差,在2021年Q3曾一度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此后就呈現逐季度下降的趨勢。在營收增速上,10 %的同比增速是自2020年以來季度增速最慢,并呈現出逐季下降的勢頭。同比去年同期29 %的增速下降19個百分點,環比上季度12 %的增速也下降2個百分點。
“該季度,阿里云業務增長主要由金融服務、公共服務以及電訊行業所驅動,非互聯網行業客戶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5個百分點,這也反映整體非互聯網行業的增長復蘇。當前,阿里云業務已占公司整體營收的近9 %,同時收入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逐漸成為阿里增長的新引擎。云業務的下一個增長點來自于非互聯網企業的數字化,這對于包括阿里云、京東云、騰訊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等在內的云計算廠商都將帶來機遇。但是機遇也是挑戰,除國內主要的云服務商外,阿里云還面臨著包括亞馬遜云、微軟云、谷歌云等海外廠商及國家云等的多方面競爭挑戰?!睆堉芷奖硎?。
營收增長起伏波動大韌性略顯不足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本季度生活服務電商板塊為阿里集團貢獻了106.32億元的營收,占整體營收的5.17 %。其增速(5 %)使阿里在本季度所有業務中排名第二。但從縱向來看,阿里生活服務電商的營收增長起伏波動較大(上季度為29 %),說明其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業務發展韌性略顯不足。
虧損收窄依舊為業務“虧損之王”
陳禮騰表示,本季度阿里生活服務電商的經調整EBITA虧損為30.44億元,同比去年同期虧損47.7億元同比下降36.1 %。但還是成為阿里虧損最多的業務板塊,且多季度蟬聯“虧損王”。對比美團,2022年第一季度,美團餐飲外賣分部收入同比增長17.4 %至人民幣242億元,實現經營溢利16億元,同比增加41.3 %。
陳禮騰進而表示,阿里生活服務電商面臨著多方位的競爭。首先,是和美團的全方位競爭(餓了么對標美團外賣、淘鮮達對標美團買菜,高德對標美團打車,飛豬對標美團旅行)。其次,阿里生活服務電商還面臨著攜程、去哪兒、達達、百度地圖、滴滴出行等垂直競爭對手。另外,2020年以來,字節跳動、快手也在不斷加大在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的布局。多方高壓之下,阿里生活服務電商的崛起之路尚遠。
成本優化阿里走向存量競爭
該季度,阿里通過優化用戶獲取的投入及降低每單派送成本,加上平均訂單金額同比提升,使得餓了么的單位經濟效益有所增長。陳禮騰認為,阿里巴巴集團多個板塊已從關注規模轉向存量競爭,“降本增效”成為其今年以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重要任務。而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發展遇到的階段性瓶頸,包括騰訊、京東、美團等一眾頭部互聯網企業也逐漸從追求的高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