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噴泉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內里有向上的動力
1946年9月1日,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華羅庚接受邀請,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隨后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工作將近兩年。伊利諾依大學校長斯托達德和華羅庚聯系,將他聘請為伊利諾依大學終身教授,不但給他提供寬敞的住房、支付很高的工資,而且上班下班都有專車接送。
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華羅庚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懷著中國人站起來了的豪情壯志,立即決定全家人返回祖國。不顧斯托達德真誠的挽留,華羅庚給全家人買了船票,干脆利落地舍棄豪宅豪車,帶領家屬從舊金山登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在途經香港的時候,華羅庚寫下自己回國的決心書《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華羅庚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說:“講到決心歸國的理由,有些是獨自冷靜思索的果實,有些是和朋友們談話和通信所得的結論。”“我們不能過河拆橋,我們應當認清:我們既然得到了優越的權利,我們就應當盡我們應盡的義務,尤其是聰明能干的朋友們,我們應該負擔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務!”“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我們都在有為之年,如果我們遲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們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總之,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的出路,也應當回去,建立我們的工作基礎,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努力奮斗!”……
1950年3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鼓舞了不計其數的海外華人,引發了留學生的回國熱潮。許多在海外猶豫不決的科學家,響應華羅庚的倡議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沖破各種各樣的阻撓迅速回國,積極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