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愛好,也是邂逅世界的一種方式。
今天的采訪嘉賓是來自廈門的陳銘杰,他是標準的“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興趣廣泛、積極進取。
然而,對生活的獨特態度、對未來的清晰規劃又讓他格外與眾不同,煥發出屬于自己的光亮。
景諳:講講投稿的經歷?
銘杰:第一次過稿是六年級下學期,老師幫我投的,一投就中了。初一上學期,我自己嘗試投了好幾篇作文,有的獲獎了,有的被刊登了。但去年停滯了好長一段時間,投出去的稿子沒有音訊,如同石沉大海。直到遇到小博才又有了發表文章的機會,且一連發表三篇。目前在小博發表的最新一篇文章記錄了我的竹壩之旅,這是一段讓我感觸很深的旅程。
景諳:一般寫些什么樣的文章?
銘杰:寫作涉獵范圍蠻廣的,小說、議論文、說明文都寫過,但比較常寫且擅長的還是記敘文,因為我喜歡捕捉生活中的鏡頭。我會經常將注意力放在班里同學的身上,挖掘他們的獨特之處,用上幽默風趣(不一定)的語言,一個鮮明的人物躍然紙上。比如我寫過我們班的班草,在我看來他是一枚妥妥的“網絡小王子”,電腦玩得很溜,信息技術成績非常好。他每天都會花很長時間學習編程語言和剪輯技術。
景諳:寫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銘杰:我是個很喜歡記錄生活點滴的人,寫作給我提供了這樣的契機,讓我能抒發當下的所思所想。寫作的過程會讓我有種“心靜自然涼”的感覺,脫離周圍的喧囂,慢慢融入到自己塑造的世界中。
景諳:除了寫作還有其他的愛好嗎?
銘杰:閱讀和硬筆書法。我會選擇現階段適合自己的書,《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我都挺喜歡的。書法沒有系統學過,只是小時候養成了好習慣,一筆一筆端正地寫,用心感受文字,慢慢地就越寫越好了。最近對編程比較感興趣,剛剛開始學習。
景諳:在學校有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嗎?
銘杰:參加過一個廈門二中小記者的活動,主要是記錄一些活動的實況、拍攝現場有趣的照片,還做過文章的排版。有一次,學校舉辦了一個K歌活動,需要小記者描寫現場“高手匯聚齊比拼”的畫面。大家有了靈感就迅速發在群里,后期再整合,也會在群里探討每個人負責的部分。因為平時經常寫作,所以小記者的任務對我來說還挺容易上手的,尤其是一些畫面描寫比較得心應手。可能因為采寫活動要更注重現場的細節、全方位捕捉鏡頭,所以參加過這個活動后,我在學習時會更加細心。
景諳:分享一下你的研學經歷吧!
銘杰:我參加了廈門的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活動,簡要來說就是感受軍人生活,活動期間我們不能回家,需要獨立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我最初的感受是吃飯一定要快,做事不能磨磨蹭蹭,否則在同樣的時間里,別人可以做好一件事而我連半件都做不成。我學到了手洗衣服的技能,學習了詠春拳,還和宿舍成員一起制定了宿舍條約,完成團體任務的時候也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凝聚力。
景諳:對未來有哪些規劃?
銘杰:短期內的目標是考到全班第二名,加強體育鍛煉,堅持練筆,保持對寫作的熱愛。長遠來說,我想考上市一級達標校,將來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繼續追尋自己的文學夢。
景諳:為什么想當老師呢?
銘杰: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師都很好,在每位老師耐心為我答疑解惑的時候,這個想法慢慢就產生了。我覺得一心一意去教育學生,在學習上為他們排憂解難是一件幸福的事,是老師與學生們進行心靈上的碰撞,能成為學生語文世界里的伯樂。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景諳:想成為什么樣的老師?
銘杰:我想像我的英語老師一樣,既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又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每次有同學沒吃早餐,她就會從辦公室拿來面包和牛奶,和我們相處得像朋友一樣。她會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特點量身定制學習方案,比如我的方案是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框架,把基礎的單詞和句子背得滾瓜爛熟。用了這個方法我就能保證基礎題不丟分,再“進階打怪”挑戰難題。
景諳:還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銘杰:我很喜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縱使未來的路荊棘叢生,也愿我們掙脫束縛,一路披荊斬棘,去邂逅屬于自己的桃花源。
銘杰始終用手中的筆與世界溫柔相接,用不同的方式探索生活多元的美,用清晰的目標和積極的態度慢慢勾勒出未來的畫卷。只要踏踏實實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相信他一定能夠懷揣著初心抵達夢想的彼岸,去擁抱更美麗的風景。
寫作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愛好,
也是邂逅世界的一種方式。
今天的采訪嘉賓是來自廈門的陳銘杰,他是標準的“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興趣廣泛、積極進取。
然而,對生活的獨特態度、對未來的清晰規劃又讓他格外與眾不同,煥發出屬于自己的光亮。
在和銘杰的交談中,我發現他每個問題都會思考很久,而且在回答時很注意措辭。這樣嚴謹認真的態度讓我不禁猜測他是個學霸。在我的追問下,他才謙虛地表示,成績一般在班里前四五名,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銘杰不僅在學習上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課余時間也筆耕不輟。原本以為他會青睞作家、記者一類以寫作為主的行業,然而他早已將人生的航標朝向了教書育人的老師。采訪這樣一位有態度、有目標的嘉賓,就像是探索一片寂靜的海,愈往深處去,愈能發現寶藏。
編輯/苗嘉琳
1.?本刊對所有稿件一律不退稿,三個月未見采用的,作者可另行處理;
2.?本刊謝絕抄襲,一經發現,本刊今后不再刊發該作者文章;
3.?除作者特別聲明外,來稿凡經本刊使用,即視作作者同意本刊代理其作品結集、出版、改編以及數字化信息有線和無線互聯網絡傳播權;
4.?本刊已許可包括但不限于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網等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著作權使用費,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之行為視為同意上述聲明。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說明,本刊將按作者說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