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風向晚
關鍵詞:夏風、鋼琴、音樂堂
告白氣球:畢業的含義不止在于散場,而是醞釀著無限生機與活力。
當初夏的風再次吹起,記憶如電影重映般在腦海中閃回,背景音樂是婉轉悠揚的鋼琴曲。
我的大學生涯以論文答辯告終。答辯結束后,我如釋重負地在校園徘徊,耳機里循環播放著《起風了》,最終停步于熟悉的地方——音樂堂。那里是我4年的棲息地,是我漂泊之心的浪漫歸宿。
我起初是懷著不滿與不甘來到大學的,對周遭的一切抱有無故的偏見,唯獨音樂堂令我心馳神往。音樂堂如避風港,讓我逃避陌生環境與負面情緒。久而久之,我在“逃避”中收獲充實和安寧,坦然接受暫時的挫敗,并重新制定了目標。
大一時,我幾乎每日都去練琴,那時,我彈過每一間琴房的琴,對它們都了如指掌。進入大二,我將課余時間用來寫作,去琴房的次數少了許多。大三,我選修了鋼琴課,期末考核原本是鋼琴獨奏,卻因疫情改為線上教學而無法實現。等到再返校時,我忙于考研,去琴房的時間少之又少,每每路過時又情不自禁地停留,聆聽片刻。
離校前最后一次去琴房時,正值考試周,琴房難得冷清。我將送給自己的玫瑰放在譜架上,請它做我唯一的聽眾。我彈奏的正是《起風了》——這是我在音樂堂彈的最后一首曲子。“我曾將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心之所動,且就隨緣去吧。”我將此處的“她”當作我的母校,憑借這支曲子向她告別。
出了琴房,我的目光落在門口的登記表上,學號欄的數字多以“19、20”開頭。我霎時想到大一的光景,以及許多在此的瑣碎記憶,比如我總在排隊時看登記表,當年的學號開頭還都是“16、17”;比如我去圍觀音樂系的學生彩排,趁他們休息時彈到了讓我垂涎已久的三角鋼琴;再比如,有次我與隔壁琴房的同學碰巧練同一首曲子,我們不約而同地合奏,隔著一道墻,卻完成了心的貼近……
如今的我很愛我的母校,這份愛在恩師的春風化雨、摯友的關懷照拂以及我自身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加深,而愛的起點,便是音樂堂。
去年由于實習,我在畢業典禮之前便離開學校。我通過直播見證了這場典禮,音樂堂外架起車票樣式的展板,起點寫著我的校名,終點站是“未來”。朋友在簽名板上替我簽了名,我雖不在場,卻不算缺席。縱有遺憾,也是圓滿。
畢業的含義不止在于散場,而是醞釀著無限生機與活力。六月里,草木葳蕤、繁花妍麗,學子爭渡,職場納新,最是人間好時節。當夏風穿過梅雨季,我離開我的大學。親愛的母校,親愛的畢業生,愿我,愿我們,都將邁向更遼闊、更光明的未來。
樂樂:無比懷念晚自習前,全班一起看的粉紫色天空。
棉花糖:宿舍樓下的橘貓,你過得怎么樣?
橘熾:那時老師嚴查手機,我喜歡和去了別的學校的朋友們手寫明信片通信。
畢業祝福:去追夢吧!愿你的未來如六月艷陽般明媚,愿你再次與心心念念之人相逢時,已成為更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