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
我讀初中的時候申請過一個QQ賬號,雖然現在早已經不使用了,但是空間相冊仍保留著一些我以前參加各種校園活動的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我高中時期兩次最為勇敢的“高光時刻”。
第一個“高光時刻”發生在高一。當時學校組織了一次作文比賽,每個班能參加比賽的名額只有3個。那時大家都是高一新生,膽子比較小,因此我們班沒有人主動報名。課間休息的時候,語文老師留在班上和同學們聊天,我前后桌幾個與我相熟的同學跟語文老師說我作文寫得不錯,推薦我去。
我沒想到平時喜歡獨來獨往的我,會因為作文寫得還不錯而獲得同學們的認可。所以當語文老師來問我想不想去參加比賽時,我也沒猶豫,一口氣應承了下來。
比賽的地點在另一棟教學樓。那天去比賽的時候,我內心十分緊張,很怕自己得不到名次,辜負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期望……與此同時,內心也隱約生出一份期待,期待自己在這次比賽中拔得頭籌。
整個比賽歷時60分鐘,我的筆尖也如同敲擊大鼓的棒槌,每一次落筆都有些發顫。直到我書寫完最后一句話,抬頭看掛在黑板前的大鐘,顯示離比賽結束還有10來分鐘,才稍稍松了一口氣。忙趁著時間還寬松,把作文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然后坐等監考老師來收卷。
比賽的結果在一周后公布,有個別同學從語文老師那里早早得到了消息,得知有一個一等獎的名額落在了我們班。但不到最后關頭,誰也不知道上面寫著誰的名字,害我那天如坐針氈,緊張的心情就好像潮汐來來回回。
因此,當班主任在班上念出我的名字,班上傳來熱烈的掌聲時,我還在因為緊張過頭有些發愣,直到我后桌伸手推了推我的肩膀。
我獲獎的那篇文章,沒多久就刊登在了學校的校刊上,因此同年級的同學在校園里見到我時,會偷偷指著我跟別人說:“看,這就是那個作文獲得一等獎的女生。”雖然我表面裝得毫不在意,但心中早已竊喜不已。
后來我把這一期刊登著我獲獎比賽文章的校刊的封面拍了下來,留作紀念。
除了這次作文比賽之外,我還有過一次登臺表演的經歷——這是我高中時期的第二次“高光時刻”。
我們區教育局舉辦了一個文藝比賽,要求管轄區下屬的各中學出一個節目作為代表去參賽。我們學校負責這項賽事的老師剛好是我們班的藝體課老師,出于某些考慮,她決定從我們班選幾個女生組成舞蹈隊,編排一個參加比賽的舞蹈。
當時她初來乍到,對我們班同學的底細并不是十分清楚。于是她找了一個時間,把同學們帶到寬闊的操場上,要求每個人當著同學們的面輪流展示自己的才藝。老師的要求很簡單:“大家都可以上去,隨便表演什么都可以。”
其實我讀高中時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藝,也不是藝術生。只是在放寒暑假時,有了空閑時間,又出于興趣,自己在家里看過一些舞蹈視頻,自娛自樂跳過一段時間而已。
因此輪到我時,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我就壯著膽子在同學們的圍觀下,跳了一小段民族舞蹈。如果那時候有人幫我把這個過程拍下來,我相信,這一定是一次大型“車禍現場”吧。也不知老師看上了我哪一點,我居然被她選中了。
那段時間,每天上完課后,我和其他幾個被選中的女同學連飯都來不及吃,就急匆匆跑到一間空出來的教室集合,和負責編舞的兩位老師一起學跳舞。
在那間教室里,我為跳整齊動作一遍又一遍排練,為沒跟上音樂節奏一次又一次從頭來過。很感激那時的同學沒有埋怨我沒跟上進度,也很感謝盡管我沒有任何舞蹈基礎,老師也沒有嫌棄,而是鼓勵我說:“只要你有站上舞臺的勇氣,你就比很多人優秀了。”——我永遠記得這句話。
經過一個月的集訓后,我和其他同學一起被拉到比賽的后臺,化了淡妝,穿上了一件飄逸的淡黃色長裙,站在了聚光燈下……
那次比賽,我們的舞蹈不是最出彩的,所以也并沒有獲得好的名次,我覺得是我拖了大家的后腿,因此有些悶悶不樂。事后老師反過來安慰我們:“參加比賽是一種體驗,得不得獎是其次。”聽到她的這番話,我負疚的心才徹底放了下來。
比賽結束之后,在回學校的大巴車上,帶手機的同學把我拉過去,大家擠在鏡頭前拍了一張合照。
如今,當我回頭翻看這些照片,看到自己稚嫩的過往,內心依然和當初一樣,覺得特別難為情。同時,又很佩服自己當初的勇敢——明明文筆稚嫩,甚至還沒弄懂寫文章是怎么一回事,就敢答應去參加作文比賽;明明沒學過舞蹈,居然也敢上臺表演。
有一段時間,我把這一切歸咎于“年少無畏”。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并不全是。是因為這個年紀的我恰逢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就如同植物渴望雨露,我也渴望鮮花和掌聲,所以我站在了舞臺上,坐在了作文比賽的現場。所有的勇氣,都來源于此。
其實啊,每個人都是在渴望鮮花和掌聲中長大的,我也不例外。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