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A股大盤反彈兩個月之后,上證指數的日K線,出現了一個很典型的島形反轉。(見圖一)

由圖一可見,上證指數有兩個重要的跳空缺口,即6月27日的向上跳空缺口,以及7月11日的向下跳空缺口。期間,10個交易日的K線圖形,構筑成了一個漂浮的孤島。這種頂部島形反轉是重要的技術形態,看跌信號明確。主要是因為高位成交密集,前期積累的一些獲利盤逢高出貨,造成后續追高資金被套,給市場帶來了較大壓力。
眾所周知,K線形態是技術分析的核心要點。在頂部島形反轉向下后,調整浪通常比較劇烈,會出現5:3:5結構的之字形,而不是3:3:5結構的平臺形。在艾略特波浪理論體系的三大要素中,形態也是放在第一位的,首先須從浪形結構方面考量,然后才是漲跌的幅度、比例,以及延續的時間長短。
大盤指數波浪起伏反映著市場投資者群體情緒的變化,潮起又潮落,每個浪段都有各自的特征。4月27日大盤見底反彈,意味著去年2月18日開始的漫長調整告一段落,一輪中期反彈趨勢開始。(見圖二)

新的上升浪代表著做多力量入場,而與此同時,仍有許多人認為原先的跌勢還會延續,市場存在著一些分歧,指數是在猶豫中逐步向前推進的。作為推動浪,圖二中的A浪又包含著5個子浪。
B浪是對上升過程的修正。根據經驗,多數會呈現abc三折浪結構,并且調整幅度會接近A浪漲幅的某個比例。對于滬深300指數來說,上升A浪運行了46個交易日,到7月5日見頂。隨之以后,第一波調整用了10天,回撤幅度40.5%。7月18日是4月27日以來第55個交易日,正好是一個時間窗口,指數出現短線拐點。至此,a浪調整結束,進入b浪反彈。
在上期專欄文章中,筆者分析大盤可能會調整兩周時間。目前看來,那還只是a浪。本周一開始,b浪反彈了3個交易日。隨著7月21日大盤的下跌,指數或已進入c浪回調。參考波浪循環時間比例關系,B浪全部走完也許要21個交易日以上。
盡管筆者對這次調整已提前有所警惕,但是,上證50指數支撐線輕易被擊穿,幾乎沒有出現什么抵抗,還是感覺出人意料。權重股、中小盤、創業板等各個指數之間結構分化明顯,中證1000ETF連續四天放量,應該與股指期貨、期權即將上市有關。(見圖三)

市場情緒變幻莫測,悲觀與樂觀的更替,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目前看來,大盤中線仍有望上行,但如果再到高位,還是可能遭遇某些壓力的。國證A指周K線的浪形,比較具有總體代表性。(見圖四)

如圖四所示,國證A指去年12月在上升五浪結束后,開始大A浪調整,今年4月下旬進入B浪。下半年若反彈到高點連線的延長線附近,不排除還會有C浪下跌。
金融市場分析系統的構建,離不開認知的客觀性和研判的合理性。從底層邏輯的角度觀察,基本分析似乎是基于懷疑系統,因為總有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對未來各種不可預見因素,不得不加以防范。技術分析則是以信任系統為前提的,只有在信任基礎上,才能依據歷史經驗、數據和規則進行研判,同時,也是在不斷迭代優化的。
“反復其道,天行也”,證券市場走勢既微妙細致,又十分肯定,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遵循周而復始的天道輪回。怎么能夠不失其時,踩對大盤漲跌節奏,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