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
我對近期市場的一句話總結:在“混賬邏輯”主導下的割裂的市場。這么說,并非不滿,也無怨氣,而是一種我認為比較客觀的概括。
為什么是“混賬邏輯”?因為我們手握公募基金、掌握股票定價權的人認為:身處高景氣行業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會以當下的增速繼續狂奔五年、十年。所以給比王小300倍市盈率,給寧王80倍市盈率。把去年凈利潤只有30億的比亞迪的市值拉到近萬億,把去年凈利潤只有150億的寧德時代的市值拉到1300億。
何不捫心自問:如果你有1 萬億,你愿意買下比亞迪嗎?如果你有13000 億,你愿意買下寧德時代嗎?不用想,一想就沒戲。正所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我們必須清晰地意思到,寧德時代們、比亞迪們絕不可能長期保持這樣的增速,別說保持五年,保持三年都不可能。
理由有三:
一,盡管這個行業未來10年都處于高景氣狀態,但寧德時代、比亞迪們的產能一定是跟不上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而新建一個工廠,至少兩年時間。
二,世界是平臺。電動車產業鏈這么火,誰不想進來分一杯羹啊。新進入者雖然很難撼動寧德時代、比亞迪們的江湖地位,但一定會蠶食、瓜分一部分利潤,從而拉低他們的增速,增速一旦回落,估值和股價一定會跟著回落。
三,從市場行為學來說,天底下的消費者分為三類:沖動型(占20%)、理性型(占60%)和保守型(占20%)。
不管什么產品,就說電動車吧,賣給前面20%的沖動型消費者很容易,因為這類人很潮,思想前衛,感情沖動,不差錢。但是,若想再下一城,賣給60%的理性型消費者就不那么容易了。這類人不沖動、不盲從,思維縝密。
他們會想:目前這個續航里程還應該再提高一些才好,充電站再多些才好,充電時間再提高一些才好,各項技術再穩定一些才好。否則,我今年買了,明年就可能過時了,那不就花冤枉錢了嗎?就像蘋果手機,不就是每年迭代更新嗎?
手機單價低就罷了,一部車幾十萬元可不是很小的數目啊。更不屑說,最后那20%的頑固型消費者。學過市場行為學的人都知道,沖動型消費者和理想型消費者是兩個階級的人,彼此概不交流,無法影響和傳導。所以,對很多企業很多產品而言,從沖動型消費群拓展到理性型消費群是一項巨大的營銷挑戰。即便能比較順利的跨越,也需要不短的時間。前面20%相對容易,后面60%則比較難搞。
可是,當下,我們手握公募基金,掌握股票定價權的機構們,為了自己的排名和利益,就像前兩年忽悠叫賣“中國優質資產”一樣,極盡蠱惑之能事,什么黃金賽道,國之大計,未來十年看不到天花板,甚至把寧王后面40年的現金流都列出來了。
我從來不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一些人的心理,但不得不說,在某些人心中,他們篤定地認為,證券市場的本質就一個字:騙!
然,道德經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一切不尊天道,違背人道的行為,最終必將自取滅亡,玩火者必自焚!(作者:張老師智者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