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苗苗
【摘要】目的:探究預防性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作用效果。方法:自我院新生兒科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間納入76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開展研究,經隨機抽簽法分組:對照組(n=38例)和觀察組(n=38例),對照組干預方式為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干預方式為預防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血氣分析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4.74%較對照組的78.9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防性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兒血氣分析,減少并發癥,以及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Effect evaluation of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XI Miaomiao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76 cases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ere included in the neonatal pedia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1.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8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8 cases). The intervention mod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mo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which was higher than 78.9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mprove blood gas analysis of childre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Key Words】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bservation
作為新生兒科的常見疾病,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具有較高發病率,損害患兒健康,危及生病安全[1-2]。所以,積極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同時結合患兒生理病理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保證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改善臨床結局,促進預后恢復。本研究針對我院新生兒科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間接診的76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入組對象為我院新生兒科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間接診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均符合入選標準:①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②患兒家長知曉研究,主動參與。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疾病;②合并影響研究順利開展的疾病,如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③研究過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動退出。共納入76例,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男患兒20例,女患兒18例,胎齡29~39周,平均胎齡(33.35±2.21)周,出生體質量2000~2500g,平均體質量(2157.57±103.33)g,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22例,剖宮產手術16例;觀察組38例,男患兒22例,女患兒16例,胎齡30~39周,平均胎齡(34.35±3.13)周,出生體質量2100~2500g,平均體質量(2213.25±110.17)g,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23例、剖宮產手術15例。經比較,上述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即監測、記錄患兒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血壓、體溫、脈搏等,重點觀察其神志、皮膚、口腔,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對癥處理;按醫囑進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校對參數的同時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對于異常表現及時聯系醫生并配合處理。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預防性護理,如下:(1)呼吸機消毒,首次使用的呼吸機均需熏蒸消毒0.5h,每日更換呼吸機回路,并輔以84消毒液浸泡0.5h,再用無菌水沖洗,自然晾干備用;撤機后,完成終末消毒,同時做好防塵處理:患兒煩躁,且血氧飽和度降低、痰鳴音明顯,立即進行吸痰處理,即調節參數,增加氧流量2min,調節負壓,保持吸痰管緊密連接裝置,再啟動吸痰裝置,試吸生理鹽水后再吸痰,保持力度適中,保護患兒呼吸道黏膜,共4次;(2)口腔護理及扣背護理,制作50mL溫開水+10 mL 5%NaHCO3溶液,取一次性無菌棉簽蘸取液體對患兒進行口腔護理,3次/d;每3h對患兒進行一次翻身,按自上到下原則進行扣背;(3)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如肺動脈高壓及氣胸,設置氣道峰壓值≤25cmH2O、呼吸參數為高頻率及短吸氣時間,如若患兒病情異常且血壓低、心率減緩、面色青紫及蒼白,警惕氣胸/肺動脈高壓,立即配合醫生進行降胸內壓措施;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出生后前3d按醫囑限制液體輸入量,以≤100mL/kg·d為宜,詳細記錄24h液體輸入輸出量,結合血氧飽和度調整呼吸參數,保持正常的氣道峰壓及氧濃度;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除了嚴格消毒之外,限制人員走動,執行手衛生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保持搶救臺上床溫35.8℃~36.5℃,確定患兒病情穩定,即可進行早期腸內營養;(4)撤機護理,拔管前2~4h予以0.5mg/kg地塞米松,輔以吸痰、叩背處理,拔管后予以霧化吸入。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氣分析以雅培移動式血氣分析儀為工具,評價患兒干預前后血氣分析,包括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3.2 并發癥包括肺動脈高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氣胸、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
并發癥發生率=出現并發癥的例數/總例數×100%。
1.3.3 家長護理滿意度選擇本院在專家指導下設計的《新生兒家長護理滿意度調查表》[3]為工具,通過問卷調查方式評價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狀況,總分100分,分為十分滿意(80~100分)、較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氣分析對比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血氣分析:干預前,兩組血氣分析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兩組血氣分析較干預前改善明顯,尤其是觀察組(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
家長護理滿意度:干預后,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病因[4]。為了及時挽救患兒生命安全,通常采用PS、機械通氣等綜合療法。研究證實,高質量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5]。
作為新型護理模式,預防性護理是在護理活動中綜合評價患者病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相關護理危險因素,制定具有預見性、針對性等特點的護理措施。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氣分析較對照組改善明顯(P<0.05),原因為預防性護理可實時關注患兒生命體征,以指導調節呼吸機參數,進而改善血氣分析,使其數值維持在生理范圍內[6]。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表示預防性護理安全性更高,較常規護理更有助于保障患兒治療安全,原因如下預防性護理中嚴格的消毒措施、控制人員走動,以及調整機械通氣參數、限制液體輸入量等均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7]。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預防性護理更有助于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較常規護理優,原因在預防性護理可使護理人員在實踐工作中提前做好與患兒有關的護理措施,以保證患兒治療安全,滿足家長在護理上的要求,進而促進提升其對該護理的滿意度[8]。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在新生兒窘迫綜合征護理中的效果較高,較常規護理更有利于改善血氣分析,減少并發癥,以及促進家長對護理予以高度的評價,值得在今后工作中進行大力宣傳、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超.護理干預在無創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7):144-145.
[2] 陳巧琳,郭少云.NRDS早產兒機械通氣護理中行預防性護理對并發癥率的研究[J].中外醫療,2021,40(18): 139-141,145.
[3] 勞霞,林小蘭,卓春迷.霧化吸入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0):161-162.
[4] 魏奪,李娜,姚曉梅.目標導向下精細化護理干預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1):1-4.
[5] 柴嘉,王艷.針對性護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22):3207-3209.
[6] 姜丹風.構建思維導圖模型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康復進程、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21,29(1):125-127.
[7] 楊柳.危重癥專職護理干預模式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干預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12): 1893-1894.
[8] 胡金梅,王珍.預防性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6):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