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不斷創新、不斷試錯是必然的,但無論何種創新,都應該尊重和重視用戶體驗,否則很可能以失敗告終
7月21日晚,“優酷投屏收費”登上熱搜:不少優酷用戶發現,開通VIP會員權益后,使用投屏服務還需開通酷喵會員,否則只能試看6分鐘。此舉迅速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對此,優酷方面回應,優酷VIP會員服務可在手機端、平板電腦端、電腦端使用。如用戶需要在電視端觀看,建議購買或者升級為酷喵會員,加享電視端權益。
整體上看,網友的態度主要分為兩大派。一種是“指控”優酷吃相難看,其實質是讓手機端會員再多花錢使用投屏功能。也有網友認為,此舉是在保護電視端用戶的權益。因為如果只花小屏的錢就能看大屏,那對于花了更多錢買大屏會員的用戶不公平。另外,阻止非電視端會員用戶投屏也是為了保護版權。
作為長期關注大屏發展的人,聽到優酷投屏收費的新聞時,都不覺得是新聞。“投屏”或者說“甩屏”一事,恰是大屏界討論了很久的事情。大家沒想到的是,這竟然可以另外收費、賺錢。這也可以側面看出優酷等視頻平臺創收“壓力山大”,增收目標相當明確。
因為家里的小朋友喜歡在手機上看網絡視頻,我就想到把手機上的內容投到大屏電視機上看,沒想到過程相當輕松。當然,電視機得是互聯網智能電視。智能電視可以安裝很多應用程序,其中的一些可直接播放手機平臺上的內容。比如,還在爭取播放牌照的“鮮時光”,就可以直接看抖音。在我們看來,把手機上的內容搬到電視機上看,就像手機連接藍牙音箱,用音箱播放音樂一樣,是件很自然的事;但似乎沒人想過,從藍牙播放環節中再收取一筆費用。所以,優酷此次收費引發爭議并不讓人意外。
當然,很多法律界人士認為,優酷收費是正當的,畢竟優酷VIP會員權益不包含投屏。《優酷VIP會員服務協議》中明確規定,優酷VIP會員服務可在手機端、平板電腦端、電腦端使用,不可在電視端使用。
此番風波很快平息,可能是使用優酷投屏的用戶并不多。但是,我突然發現這件事真的影響到我了。自此之后,各種App開始在我投屏的時候推送長達10秒的廣告,以前那種瀟灑一“甩”的用戶體驗蕩然無存。這樣“難受”的體驗,真不如直接在電視機上打開相應的App觀看了。所以,最近我也很少用手機投屏看視頻了。
不好的使用體驗能讓人徹底放棄一個使用場景,提升用戶體驗中的重要一項就是“便捷”。如果無線投屏的體驗不好,觀眾勢必拋棄這項服務。
我不止一次地講述過我做手機遙控器的創業史。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是我在新媒體演進過程中“學費最貴的一課”。在十年前的場景下,我們幻想觀眾會拿著手機,利用觸屏輕松地選擇電視頻道,在手機上看EPG(電視節目指南)。但現實是大家根本沒有拿手機當遙控器的欲望。
最近,我買了臺新能源車,這輛車可以手機控制,可是我第一次不帶鑰匙開車出去就遇到問題了:停車后再啟動,卻怎么也啟動不了,原因是停車的地方沒有網。這要是在地下停車庫就更危險了。所以,雖然有這項功能,但廠家還是建議出門帶好車鑰匙。用手機開車的功能就這樣廢了,只能作為備用或者作為一種花式的炫耀。
在媒體融合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試錯是必然的,但無論何種創新,都應該尊重和重視用戶體驗,否則很可能以失敗告終。
近年來,大屏因清晰度及各項運行性能的不斷提升,越來越成為“香餑餑”,如華為、小米等小屏企業都開始加大力度、投入重金研發大屏。走入他們的零售店,也能直觀感受到大屏的重要地位。生活中,選擇大屏的老百姓也越來越多,大屏逐漸回歸家庭娛樂主要場景。因此,大屏也成為視聽營收主戰場。但是,如何更好地在大屏上實現營收,同時帶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還需業界持續探索。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
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