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西安財經大學2021年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供應鏈集中度對物流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編號:21YC040)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國提出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國家發展戰略。物流企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加強物流企業的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逐漸增長,但總體研發強度低,缺少創新產品。而顧客則是處于供應鏈的最底層,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決定著企業的創新戰略,也決定著企業的財務決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和上游及下游的企業進行長期的合作。基于技術創新理論,運用實證分析方法對物流企業的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建議企業與政府應加強科技創新,加強企業創新投入,強化企業管理創新與體制創新,以推動企業多元化經營,推動企業經營績效穩步發展。
關鍵詞:物流企業;研發投入;短期績效;長期績效
一、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無論是國家推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是產能過剩、傳統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等問題,都促使物流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吸引企業的注意力主要是對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活動。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研發投資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從而提高企業的績效。然而,由于研發投資存在不確定性、高風險、跨期收益等特點,使得我國的物流企業效率低下,服務缺乏進一步優化,配送不及時,設施之間互通不全面,反映出研發投入不足現象,缺少技術創新,還未形成創新引領的協同智慧物流機制。在企業內部,企業經理在企業中如何平衡企業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以及企業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是決定企業創新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分析,發現目前的研究表明,研發投資對企業績效有明顯的正面作用,并且有滯后作用。然而關于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很少涉及到短期和長期的研究。本文通過研究分析了我國物流企業的特點,以及物流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企業的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物流創新主要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而技術創新是物流創新的關鍵。只有將三個環節聯系在一起,才能使物流活動更高效、更有效。李衛忠、陳海權(2020)認為物流創新一次變革,是對傳統物流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改造和升級,在科研投入方面激發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物流企業的經營績效總體仍有不足,進一步表明物流企業加大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張其武(2014)運用問卷調查法,運用因子分析法將其歸類為七大類,財稅政策影響最大。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績效的界定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Lev.B和 S.Thiagarajan(1993)從管理部門的日常運營結果是否能夠實現預定的目標這一觀點來界定績效。宋力、張兵兵(2010)從經營的角度來界定企業的經營績效。孫奕馳、吳莉莉(2011)從日常的運營表現和收益的角度來界定企業的績效。企業績效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同企業根據自己的特點,需要對其進行評價。企業績效評估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為基礎的短期績效;第二層是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企業績效評估的長期績效。目前,學術界對企業績效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金融指標,二是資本市場。唐文秀(2018)采用總資產收益率 ROA 測量企業績效。鄭小丹(2015)研究利用了托賓 Q值對股價的波動進行了度量。
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基礎上,早期的學者采用了 Kobe道格拉斯的生產功能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創新行為,Griliches(1986)發現,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并獲得更高回報。Hall(1995)通過對制造企業的研發調查,發現研發投資與生產率相關,并且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朱有為等(2006)根據生產函數模型,研究在高技術工業中,研發投資可以促進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銷售。
三、研究設計
1.研究模型及假設
通過借鑒檢驗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相互影響的內生關系的方法,本文采用聯立方程組來進行實證檢驗,構建了模型(1) 和(2) :
(1)
(2)
2.物流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短期績效有負向影響
因為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產出之間有一定的時效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家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投入,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投入,然后投入生產、投放市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企業增加了研發投入,降低了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短期績效。鑒于實際情況,不能因規模小、融資額度有限、長期研發投資高而忽視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短期壓制,而忽視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所以提出假設H1。
H1:研發投入對企業短期績效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3.物流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長期績效有正向影響
不能因目前物流企業規模小、融資額度有限、長期研發投資高而忽視其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而應從科學、合理的角度來考慮兩者之間的關系。企業成長是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運用,實現利潤的不斷增加。同時,企業的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都會發生動態變動,并以其發展趨勢來反映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提出假設H2。
H2:研發投入對企業長期績效有促進作用。
4.變量含義與測度
(1) 解釋變量
研發投入強度:企業技術研發過程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加大研發投入強度是物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的必然選擇,本研究主要考慮物流企業研發費用占比。
(2) 被解釋變量
短期績效:以企業的利潤水平來衡量企業的短期績效。股東權益回報率是衡量企業利潤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企業利潤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長期績效: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已經成為企業所有者的首要任務,而以TOBIN Q值來表示企業的長期績效。
(3) 控制變量
為了考慮到主要變量對物流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提高回歸結果準確性,本研究選擇以下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托賓Q值(TOBIN)、內部控制(IC)、總資產增長率(TAGR)。
四、數據及分析
1.調查樣本與數據來源
經研究查閱,大部分上市物流企業嚴格按照準則要求披露了研發投入信息,故本文選取 2014年-2020年物流企業為研究樣本。并剔除不恰當數據。
2.相關性分析
通過各變量間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研發資金投入強度(RD_REV)與總資產收益率(ROA)相關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長期績效(TOBIN)顯著正相關,待回歸分析時進一步研究檢驗影響關系。資產負債率(LEV)與企業短期績效(ROA)顯著負相關;內部控制(IC)與企業短期績效(ROA)顯著正相關,說明在內部控制越好的物流企業績效就越好。
3.假設檢驗
模型回歸結果見表1,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系數為-0.285,而其研發投資與企業的短期績效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通過分析各控制變量和被解釋變量的相關性,LEV的相關系數為-0.393,并在1%水平上顯著,這表明資產負債率抑制企業短期績效。IC的相關系數為0.467,并且在1%的水平上具有顯著性,這說明了企業的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的短期績效具有積極的作用。總資產增長率 TAGR回歸系數為0.154,在1%的水平上表現出了顯著正向效應。隨著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將承受更多的償債壓力,面臨著較高的財務風險和較高的運營成本,同時,企業的研發投入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短期績效。
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企業研發資金投入強度的系數0.214為正數,并且研發資金投入與企業長期績效顯著正相關。各公司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之因子為0.214,且與企業之長遠績效呈正相關。從短期與長期績效之間的關系來看,研究經費投入強度對物流公司績效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即長期績效的改善。從研發投入到研發成果的最后產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財力、物力。引入國外技術后,其產出和經濟效益將在短期內得到體現,從而使其對企業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分析發現,對企業的短期績效沒有任何的提升,而是存在著一定的抑制效應。因此,在物流企業中研發投資對績效的推動效應將會呈現出從低到高的趨勢。
五、建議
1.企業角度
企業要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協作,充分發揮現有實驗室、專業設備、技術人才等優勢,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這樣可以降低企業在發展初期的投資和人力資源。企業要加強科技創新的效率,除了要注重前期的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還要加強對科技創新的全過程的監督,以保證要素的有效投入,促進相關的創新活動的高效,并加強對技術的消化和吸收,以實現技術創新對公司績效的積極影響。因此在提高科技創新活動的研發投入強度時,必須注重企業的成長性,從管理、人才、技術等多個層面提高企業的發展潛力。
2.政府角度
物流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通過研發投入,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從而迅速占據市場和發展。政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調整者和監管者,應當加強對我國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一是建立專門的科研經費,專門用來吸引和激勵企業進行技術的引進和研究;二是對創新成果的稅收優惠,也就是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稅收減免,從而激發其積極性和積極性;三是通過建立有關的優惠政策,為技術人員提供留學機會,同時吸引國外高質量的技術人員回國工作,提高知識和技能,降低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失;四是拓寬融資渠道,如果物流企業規模不同,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增加技術創新活動風險和研發投資對企業績效的抑制性和滯后性,技術創新活動的研發資金投入可能會增加物流企業的財務壓力,那么政府此時就有必要對物流企業的財政進行扶持,主動拓寬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李衛忠,陳海權.物流企業創新能力與經營績效相關性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21):118-121.
[2]張其武.促進物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財稅政策分析——基于河南省物流企業的調查分析[J].物流技術,2014,33(19):199-202.
[3]Lev,B,and S.Thiagarajan.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2):190–215.
[4]宋力,張兵兵.國有控股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研究——基于遼寧省的實踐[J].財會通訊,2010(08):103-104.
[5]孫奕馳,吳莉莉.上市企業內部治理與績效的典型相關分析[J].財會通訊,2011(18):79-80.
[6]唐文秀,周兵,徐輝.產品市場競爭、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基于產權異質性的比較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8,32(07):110-119.
[7]鄭小丹,黃怡.高管團隊異質性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影響探析——基于福建省與山東省的實證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22(06):51-57.
[8]Griliches,Z..Productivity,R&D,and Basic Research at the Firm Level in the 1970`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1):141-154.
[9]Hall,B.H.,Mairesse,J..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and Productivity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Firms.Journal of Econometri? ? ? ?-cs,1995,65(1):263-293.
[10]朱有為,徐康寧.中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效率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6(11):38-45.
作者簡介:徐雪雯(1999- ),女,漢族,西安財經大學信息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