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西安市2022年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科技創新驅動西安先進制造業綠色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GL50
摘 要:科技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靈魂,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企業為了保持和提高其競爭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關鍵點,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促進其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本文以陜西省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科技創新過程的研究,構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以期為科學地評價科技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因子分析
一、引言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反映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對企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已經得到了企業的廣泛關注,企業通過增加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投入、財力資源投入,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來提高進科技創新產出。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因此,企業必須正確評價自身的科技創新水平,找出自身科技創新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因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切入點,構建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運用因子分析法得出評價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指標,為企業更好地評價其科技創新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二、科技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在整理以往學者研究成果和分析陜西上市公司科技創新水平現狀的基礎上,從科技創新投入水平、產出水平和科技創新支持三方面選擇13個二級指標評價科技創新能力水平,具體如表1所示。
三、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課題對研究樣本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1) 選擇陜西省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
(2) 剔除被ST處理的上市公司樣本。避免可能因為被ST處理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存在問題影響研究的準確性。
遵循上述樣本選取原則,截至目前陜西省A股累計上市公司數量為225家。剔除被ST處理的上市公司、金融證券類上市公司以及數據不全的樣本后,得到202個樣本數據。
本課題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銳思金融研究數據庫、國泰安數據庫、年度報告、財務報表數據、巨潮資訊等金融網站。數據整理分析主要使用SPSS22.0及Excel完成。
四、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指標構建
1.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分析
在對衡量陜西省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能力的13個指標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見表2。其中KMO為0.613,大于0.5,適宜對科技創新能力衡量指標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檢驗結果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及分析
(1) 變量方差分析
變量方差表明公共因子代替原始變量后所能反映的原始變量信息,并且變量方差的大小與所保留原始變量的信息成正比,即變量方差越大,公共因子越能反映原始變量的信息。
本課題對科技創新能力各變量之間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研發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培訓、政府補助的方差均大于0.9,新產品銷售占比、新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方差均大于0.8,研發資金投入、科技論文數量、營銷費用的方差均大于0.7,其余變量的方差均大于0.5,因此公共因子均能很好的解釋原始變量信息。
(2) 公因子的提取
運用SPSS22.0對樣本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按照因子貢獻率大于75%的原則,從表4中可以看出,前5個因子對原始變量的解釋程度較高。因此,本文選擇用前5個因子衡量科技創新能力。
(3) 計算因子得分
表5結果顯示,在因子F1上,研發資金投入和研發技術人員的載荷最大;F2上,專利數量和科技成果獲獎的載荷最大;新產品銷售占比在F3上的載荷最大;營銷人員數量在因子F4上載荷最大;政府補助在F5上載荷最大。
(4) 計算綜合得分
主成分系數表明各指標在公因子中的重要程度,將各原始變量代替后得出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六個公共因子。
根據表6,可以得出5個主成分的計算公式:
F1=0.245x1+0.373x2+0.379x3+0.093x4-0.050x5-0.106x6-0.057x7-0.036x8-0.135x9-0.076x10-0.008x11+0.205x12-0.026x13
F2=-0.008x1-0.068x2-0.075x3-0.012x4+0.374x5+0.057x6-0.131x7+0.378x8+0.521x9+0.008x10+0.063x11-0.125x12+0.027x13
F3=-0.084x1-0.061x2-0.068x3+0.143x4-0.030x5+0.421x6+ 0.527x7+0.027x8-0.156x9+0.106x10+0.026x11+0.289x12+0.045x13
F4=0.189x1-0.113x2-0.107x3-0.284x4+0.032x5+0.047x6+
0.080x7+0.052x8+0.034x9+0.500x10+0.508x11-0.012x12-0.003x13
F5=0.024x1-0.024x2-0.024x3-0.122x4+0.181x5+0.049x6+ 0.061x7-0.021x8-0.089x9-0232x10+0.158x11-0.035x12+0.897x13
綜上分析,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該因子的權重,構造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函數I:
I=0.401F1+0.227F2+0.141F3+0.126F4+0.105F5
五、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對策分析
1.加大研發資金投入
企業的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持,而充足的資金則是技術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資金支持是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保障。企業要有計劃地進行科技創新投入,通過從企業留存收益中預留部分資金作為科技創新專項研發資金。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持作用,提高科技撥款在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增強財政科技撥款的專用性。
2.注重研發技術人員培養
人才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尤其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對此,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對科技型人才的培養。企業與高校之間可以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共同定向培養研發人才。
3.加強政府科研扶持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對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出臺配套扶持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4.提升企業申請科技創新成果的意識
專利申請數或者授權數是衡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水平的關鍵指標。對此,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專利的申請,保護企業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專利的申請,將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進行整理,通過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體現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
5.促進新產品的銷售
新產品的銷售產比、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又一體現。新產品的銷售離不開企業強大的營銷水平。新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需要企業不斷創新營銷活動,做好新產品的市場宣傳,讓消費者了解新產品,接受新產品。從而提高新產品的銷售額,提高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
參考文獻:
[1]劉建明,顏學明.廣東科技創新能力監測指標體系設計與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60-66.
[2]盧全梅,周貞云,邱均平.長三角區域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基于熵權灰色模糊評價的實證研究[J].評價與管理, 2021,19(04):47-53.
[3]李勝會,朱紹棠.科技評價是否有效促進了區域科技創新?——基于政策驅動的視角[J].科研管理,2021,42(07):11-21.
[4]劉暢,郭一迪,馬國巍.黑龍江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協同發展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81-88.
[5]彭希林,郭建華,肖功為.湖南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及提升路徑分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2):49-55.
[6]趙龍文,黃娟.政府數據開放背景下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4):73-79.
[7]趙紹娟.徐州市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及應用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9,19(07):50-55.
[8]池娟.高質量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1):1-2.
作者簡介:鄧向梅(1990.01- ),女,漢族,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西安培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