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
【摘 要】近年來,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主導思路轉變為道德和做人的學習,它與一般的書本知識學習不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順應道德與法治教材特點,扣住生活的三個維度即過去的、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進行適切鏈接。構建“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要做到:連接過往,喚醒生活經驗,提取道德有效價值,筑基“樂活”課堂;密接當下,體悟生活經驗,透現道德內在意蘊,生成“樂活”課堂;對接未來,適用生活經驗,促進道德持續發展,升階“樂活”課堂。
【關鍵詞】鏈接生活 樂活 道德與法治課堂
近年來,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主導思路已經悄然轉變為道德和做人的學習,它與一般的書本知識學習截然不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這已經成為廣大德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的共識。筆者也以為,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順應教材的生活化特點,順勢鏈接生活即抓住生活的三個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進行適切的鏈接,讓學生向生活學習道德,能有效地構建“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這里所說的道德與法治“樂活”課堂是指從學生的認知心理需要和經驗需求出發,以鏈接生活為途徑,為他們創設貼近生活、生動多元、活潑向上的學習環境,注重學生參與、體驗和感悟,在質疑、探究、實踐、運用、創造等諸多環節中真正體現主動與互動、雙手與大腦并用、情感與智慧相激等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生活智慧和道德智慧,促進學生心靈成長并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快樂、健康、可持續的課堂。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快樂源于生活,生活創生靈動,靈動彰顯活力,真正實現了“樂活”課堂的構建。
一、連接過往,喚醒生活經驗,提取道德有效價值,筑基“樂活”課堂
細研道德與法治教材不難發現,教材中很多的初始環節,都會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人過去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樣的設計,不能只是用于導課,而是要通過教材這一部分的學習,連接起學生的已有生活,通過引導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且整理、提取出有價值的道德內容,使學生在無可奈何、對錯不能明辨之時,能“回望”自己曾經的經驗、同學和他人從前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經驗的“反芻”,而道德教育的意義正是在這種“反芻”與“回望”中實現的。學生在與過往生活的連接中,因為熟悉,因為是曾經,所以都能易于、樂于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地全面喚醒過往的生活經驗,獲得有價值的道德內容,獲得解決當下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解開當下的道德困惑。
連接過往需要關注兩點:一是教師課前要通過溝通、調查等方式,準確把握學生過往經驗的基點,避免連接到那些不切實際或者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的實例。只有切中學生心靈的或者學生熟知的過往生活經驗,才能引導其有效地提取有價值的道德內容。二是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往往使身在其中的人有著道德無意識狀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情境等,再現這種道德的存在狀態,再進行引導,就能使道德的意義和價值顯現出來。如二年級下冊《健康游戲我常玩》一課,教材的第一個環節設置的“什么游戲我常玩”就是對學生玩過游戲的“回望”,教師通過提前進行小調查、課前聊等,了解到學生常玩的游戲有哪些。隨后,在上課伊始,結合教材中的四幅插圖再現學生玩過的游戲場景:你追我跑、下棋、解魯班鎖等。為了激發學生潛在的道德意識,教師故意進退兩難地和學生商量:“想陪你們玩玩游戲,可是老師都不知道你們想玩什么游戲,誰來告訴老師你們曾經愛玩的游戲有哪些呀?”學生一聽能幫老師解決大難題,而且自己有這方面的過往經驗,這個難題對自己來說也不難,紛紛情緒高漲,分享著自己和伙伴們、家人們過去常玩的游戲,一下子進入游戲情境。教師隨機點撥,點評語提取了有價值的內容,成功地為“樂活”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二、密接當下,體悟生活經驗,透現道德內在意蘊,生成“樂活”課堂
無論是哪個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設計了很多的現場體驗活動,包括做小調查、親自實踐、交流展示、動手制作等,這些其實都是在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教師要根據教材設計,密接學生當下的現實生活,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去全心體會當下,在課堂上透現生活中內在的道德意蘊,不斷生成“樂活”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需要注意的是,密接當下,指導當下,并不是將其過去與未來的生活割裂開,而是可以通過現場體驗活動等將過去和未來結合起來,使三者始終貫通串聯在一起。此外,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現實生活情境,比如逃生或者救護等,這些都不可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就更加需要通過直擊當下,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等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地處理當下的類似問題,從中獲得道德智慧和實踐智慧。如二年級下冊《挑戰第一次》中有一個板塊“我們一起來挑戰”。教師在讓學生充分交流了每個人想嘗試的事情和哪些事要大膽試一試后,接著進行梳理、規整和分類——需要大膽試的事情、不能嘗試的事情和有人幫著可以試試的事情等,再從分類中各選擇了和當下學生生活最緊密相接的下腰、跳長繩接龍,在大家面前表演幾個嘗試項目。接著將學生帶到了操場上,要求學生先選擇自己馬上可以嘗試的事,然后按照想嘗試的事情分組活動,去挑戰自己的“第一次”,建議選擇和同伴合作完成。這是個典型的直擊當下的現場體驗環節,教師始終關注到學生過往與當下以及將來的生活,讓學生充分嘗試、體驗和感受,并且在和同伴共同完成的過程中辨析、討論、實踐,克服障礙,完成挑戰,增強了學生自我挑戰的積極體驗,培養了勇于挑戰的道德品質。
三、對接未來,適用生活經驗,促進道德持續發展,升階“樂活”課堂
不難發現,在每學期結束前或課程結束時,道德與法治教材都會安排一些關于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的內容,這是典型的未來生活教育。未來生活就是“理想”的代稱,是經由過去而與當下連接,并以未來為目標,與過去一起規定當下的存在狀態。“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對接未來,采用適切實用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對過去生活進行反思,對當下生活進行學習,對未來生活產生向往,從而實現道德的持續發展。
過往和現在的道德生活學習,對接的是未來的生活,是“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終極目標。未來,應該基于過去和當下,但是高于當下。基于此,最適用的方法就是發揮榜樣的作用。教師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身邊的榜樣、各種極具借鑒性的人物榜樣等,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道德學習與發展。如二年級下冊《學習有方法》的“他們的學習故事”這個板塊,教材已經提供了啟發學生自己尋找學習榜樣的活動范例。但是教師并不止于此,而是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感受、體驗、學習榜樣的好的學習方法,并且懂得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自己主動地去尋找和發現,而虛心向榜樣學習、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其實就是發現好的學習方法的途徑之一。教師還通過補充的榜樣實例,讓學生懂得在向他人學習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模仿、照搬,好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我們在向榜樣學習的同時,還要創造性地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
通過鏈接生活,構建“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還需要遵循三個原則:首先,鏈接生活案例的典型性。可供鏈接的生活案例眾多,教師要善于從中篩選出典型的生活案例用于課堂教學,這里所說的“典型”具象為生活案例內容的典型、解決同類型道德問題的典型、適用指導道德養成方法的典型。那些具有一定類型代表性、當下道德實踐急需、帶有一定時代印記、適合舉一反三讓學生習得道德養成方法的案例都是可選擇的典型案例,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并且用好這些典型性案例。其次,鏈接生活方式的多樣性。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宜采取多種多樣的如對話、體驗、采訪、實踐、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走“進”生活。最后,鏈接生活對話的民主性。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來自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往往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因此,借力對話是通過鏈接生活來構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然需求。而要發揮對話的最大效能,就必須實現對話的民主性,必須創設一個平等、自由、民主的課堂對話場域,開啟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誠的溝通對話。教師要善于傾聽并理解來自學生的真實話語,即使某些時候有些話語并不正確,甚至是有失偏頗或者錯誤的。對于學生真實的話語的內容以及潛含在其中的思想與感情,教師要樹立關懷生命的意識,給學生提供自由言說的時間與空間,精心呵護學生的話語真實。當然,對那些有失偏頗或者錯誤的話語,教師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再次借力民主對話,去糾正錯誤,這正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意義所在。
總之,所有道德都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是生活的構成要素。鏈接生活,向生活學習,是構建“樂活”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導方式。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在積極、快樂、主動地對過去生活的反思、對當下生活的學習、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中明晰道德的價值和意義,習得道德獲得方式,提升個人道德品質,實現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