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如今,李萌仍然奮戰在環衛一線。她的夢想是“用我的雙手,讓更多人享受到干干凈凈的生活。”
人們選擇職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從小立志,圓夢而來,還有一種是被身邊的人和環境感染到,漸漸愛上它。對北京市東城區環衛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糞班班長李萌來說,二者兼有。
李萌剛上班時,身邊的親朋好友都驚呆了:京城女孩兒,獨生女,干什么不好,非得和臭烘烘的糞井打交道!但誰也沒想到,這樣的工作,李萌一干就是11年。從22歲到33歲,她奉獻了最美好的青春;從黨的十九大代表到黨的二十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的她一步一個腳印,用辛勤勞動托起“中國夢”。
這些年,李萌秉持“寧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信念,傳承時傳祥精神堅守環衛一線,給千家萬戶帶去潔凈生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李萌,看看心里裝“萬家”的她有著怎樣的家風故事?
兩個月不吃早飯,和糞管子硬扛
工作日的清晨5:30,李萌準時起床,親吻一下還在睡夢中的女兒,和丈夫揮手告別,就匆匆出發了。
鐵釬子插進井蓋孔里,隨著一聲悶響,20多斤重的鑄鐵井蓋被掀開。一股刺鼻的臭味立刻躥了出來。挪動糞管、控管“打漂”、收管歸位,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沒有一滴糞水落在地上。記者站在一旁,心懷敬意地看著她。李萌卻輕松地說:“工作十來年,熟能生巧練成了這套操作技法。剛開始時可不是這樣。”
李萌笑著說起自己第一次跟著師父操練抽糞的事。“糞井子里滿是蛆蟲,甚至還有超大號老鼠竄來竄去!我從小最怕老鼠,嚇得尖叫一聲,把早飯吐了個干凈。”回家后,父親看出了她的沮喪,對她說:“別著急,先苦練技術,練熟了就有底氣了。”是的,不拋棄、不放棄,是李萌的信條。當年參軍時,她是全連第一個掌握業務的新兵,也是第一個寫入黨申請書的新兵,并通過努力光榮入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無堅不摧的鋼鐵戰士,不能被一個糞井子打回原形!”李萌決定和糞管子杠上了。
周一一大早,李萌又出現在了單位。這一次,她不僅沒吐,還主動扛起了抽糞管。師父沖她豎起了大拇指。其實,為了止吐,她壓根就沒吃早飯。4車糞,每車3噸,5個多小時下來,李萌又累又餓直出虛汗。抽完糞到卸糞的地方,不堵車也要80分鐘的路程。挨到中午,明明饑腸轆轆,看見飯她還是犯惡心。就這樣,她每天不吃早飯,堅持了兩個多月,衣服越來越干凈,技術越來越好。師父宣布,可以獨立作業了!
父母的欣賞和鼓勵,是信心的源泉
工作之初,只有父母理解和支持李萌,每當有人問:“閨女做什么工作?”父親都會特別驕傲地說:“萌萌在環衛中心的抽糞班,是時傳祥生前工作的單位嘞!”小時候,李萌在課本上看到過時傳祥的事跡,如今從事這份工作,很是自豪。“如果讓我說自己身上的優點,第一個想說的就是自信。”李萌的父母都是樂觀的人,常常對女兒說:“做事有信心,就一定可以做好。”
生活在父母的欣賞和鼓勵中,是一個人莫大的幸福,李萌就擁有這樣的幸福。三四歲時,她生了一場病,身體特別瘦,父親說:“萌萌細高挑,將來當模特。”上學時數學成績不好,媽媽鼓勵她:“數學不好,但你語文不錯啊,總是有長項的。”中考時,李萌沒考上高中,上了職高,爸爸說:“只要踏踏實實努力,條條大道通羅馬。”高二,李萌對軍營生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爸爸幫她報了名。參軍入黨后,父母把“光榮軍屬”的牌子釘在家門上,逢人就說:“這是我閨女的榮譽,我驕傲。”并囑咐李萌“一定要聽黨的話”。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卻是李萌最敬重的人,他們永遠對未來保持樂觀心態,用最樸素的智慧,讓李萌懂得: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堅定信念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李萌工作的地方在天壇公園南門外景泰橋附近,這也是她從小生活的地方。每天工作結束,擦干汗水走在大街上,李萌心里暖乎乎的。穿過一條條熟悉的、熙熙攘攘的街道,每一天的晨曦和日落,每條路邊的花草,每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對李萌都有著深刻又柔軟的意義。“這是我出生的地方,長大后,我還能服務這里的百姓,多么幸運!我用自己的勞動,讓每一條街道都更清潔了,這就是莫大的幸福。”
大家認可,付出再多都值得
技術過關后,本以為會一順百順,但現實給李萌潑了一盆冷水。一次,路過一條胡同,井蓋被菜攤擋住了,李萌讓賣菜的小販讓一下,小販不肯,李萌只好下車自己移菜攤,小販情急之下把她的手咬出了血。還有一次,李萌在一所小學附近作業,一個年輕媽媽領著孩子路過,指著李萌說:“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像她一樣。”
回到家,李萌坐在沙發上悶悶不樂。父親端出她最愛吃的飯菜,樂呵呵地說:“閨女,咱先吃得飽飽的,辦法總比困難多!”看著父親輕松的笑容,李萌突然釋懷了。她想起小時候,父母的工作都很辛苦,但家里總是笑聲不斷,父親是機械修理員,同事都管他叫熱心腸兒。每次機器有了故障,只要父親去了,準能修好。他的口頭禪是:“別著急,總會有辦法!”當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己參了軍、入了黨,如今又從事著熱愛的職業,遇到一點兒小困難,有什么理由退縮呢?李萌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環衛工作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從那天起,李萌下了班就騎車沿著工作路線觀察調研。為了減少對居民出行的影響,李萌和胡同的街坊們約定,每周三上午9:00準時將清運車輛開進胡同為公廁清運糞便,盡量避開居民做飯、送孩子、出行等人多的時間段。一些大爺大媽看到一個小姑娘做抽糞工,都挺好奇,李萌卻不以為意,熱情和他們打招呼,還幫他們清理房前屋后的雜物。
居民們越來越喜歡李萌。夏天,老奶奶冰了酸梅湯給她喝,心疼地握著她的手說,“萌萌你勁兒小,干這么重的活兒,可得多吃點兒。”冬天下雪了,居民把糞井子周圍打掃干凈,怕她打滑,還細心地撒上煤渣。媒體來采訪時,居民都搶著說:“記者同志您好好寫,我們萌萌可好了,特別不容易。”提起這些,李萌覺得特別溫暖,有居民的認可,付出再多都值得。
傳承樸素家風,為愛勇敢向前
李萌是環衛工人,丈夫于慶在地鐵做調度員,這幾年新冠肺炎疫情時有反復,但他們始終堅守崗位,有時甚至不能回家。李萌的父母幫著照看外孫女于墨辰,他們時常對小家伙說:“咱們都是普通人,但只要盡力去幫助別人,就是英雄。爸爸媽媽是英雄,辰辰是不是也要做個小英雄?”在家人的影響下,墨辰雖小,也懂得自己的責任,她很早就學會了垃圾分類,在家幫助姥姥姥爺做很多事;去幼兒園時,會提醒小朋友們勤洗手、戴口罩;在街上看到環衛工人,小墨辰總會驕傲地說:“我媽媽也是環衛工人。”
節假日,李萌和丈夫經常帶女兒去看升旗,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參觀。“對孩子來講,這樣的行走既是旅行,又是教育,一定要把愛國的種子給她種上。”在教育女兒的時候,李萌其實也是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永遠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當回想起加入黨組織以來的點點滴滴,她的內心依然激情澎湃。“是父母養育了我,是部隊鍛煉了我,是黨組織培養了我,唯有在本職崗位上加倍努力,才是我回報的最好方式。”
如今,李萌仍然奮戰在環衛一線,每天清晨,伴著朝陽走在路上,為城市的潔凈美麗忙碌著。她覺得,真正可貴的是那些熱愛生命又勇往直前的人。“用我的雙手,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干干凈凈的生活。”這是李萌的夢想,她愿意朝著這個方向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