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兆
您照顧我小,我養您到老
肖霞是湖南省新寧縣回龍寺鎮增橋村人。肖霞出生10個月后,父母就去了東莞打工,將她送去跟隨外公外婆生活。
外公的鄰居肖盛林參加過中國遠征軍,曾跟隨部隊在野人山頑強奮戰。抗戰勝利后,他回到老家務農。肖盛林與妻子蔣冬嬌沒有生育,見到孩子就特別喜歡。肖霞經常去他家玩耍,他們習慣呼喚肖霞的乳名——細佗,將她當成親孫女對待,有什么好吃的東西,總是留給她吃。肖霞也很親近兩位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外公外婆一樣。
肖盛林常給肖霞講述在野人山打鬼子的故事,教她敬軍禮,還給她做了一把木頭槍。在肖盛林的熏陶下,肖霞從小就對軍旅生活充滿憧憬。在肖霞7歲那年,肖盛林因病去世,送葬那天肖霞哭泣著叫喊:“外公,我要外公……”她萬分悲痛的哭喊,讓全村人為之動容。
肖盛林去世后,只剩82歲的蔣外婆一人生活,因為左眼失明,走路不方便,蔣外婆每天只能坐在門檻上曬太陽。肖霞便主動承擔起照顧她的任務,幫她梳頭、洗衣、掃地、砍柴、提水。
初中畢業,肖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新寧縣一中。開學前她提著蛋糕去看望蔣外婆,幫助她洗澡,還把父親獎勵自己的200元錢留給了老人。即將分別的時候,蔣外婆拉著肖霞的衣服,滿臉不舍地問:“細佗,你以后是不是不要我了?”肖霞立即安慰她道:“放心啊,外婆,我不會不管您的。您要好好地生活,今后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會記著您,都會回來看您。等您100歲了,我還要給您做壽呢!”
高中畢業,肖霞考進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臨近開學時,肖霞想到:蔣外婆年齡一天比一天大,連燒水做飯都是問題,自己要去長沙讀書,以后究竟該怎么辦啊?看出了她的擔憂后,善良的舅媽當她的面承諾:“你安心去讀書,蔣奶奶以后我來照顧,我會完成你的心愿,負責照顧好老人的。”為了盡量減少舅媽的負擔,肖霞每月節約50元生活費打給舅媽。舅媽不要,肖霞不答應,她勸舅媽說:“舅媽,你就順了我的心愿吧,否則我安不下心讀書。”
肖霞從小向往軍營,進入大學的第二年,她應征入伍,成為廣州軍區的大學生女兵。新兵訓練結束后,肖霞每月有580元的服役津貼,她從中拿出200元寄給舅媽,請她轉交蔣外婆,讓老人改善生活。
部隊距離城市比較遠,每月肖霞難得有一次外出機會。為了讓蔣外婆每月都能收到錢,肖霞只能打電話和父親商量:“我在的地方寄錢不方便,你每月定期打200元給我舅媽,委托她將錢交給老人。”父親十分支持女兒的舉動,他馬上在電話里痛快地答應下來。肖霞在部隊服役3年,由父親代替她給蔣冬嬌打款36次,直到她服役結束。
退伍回來后,肖霞去看望蔣外婆,想到7年前承諾給她辦百歲宴,便找來她的戶口本查看,果然她即將100歲了。這是村里的第一位百歲老人,肖霞決定給蔣外婆辦百歲宴。為了讓宴會辦得熱鬧有氣氛,她邀請村里所有的老人參加。
春天來臨的時候,熱鬧的遠征軍老兵遺孀百歲宴在增橋村舉行,當天,真誠的祝壽聲伴隨著響亮的鞭炮聲,在小山村的上空蕩漾。蔣冬嬌沉浸在幸福里,臉上溢滿笑容。
從7歲開始,肖霞無微不至地照顧蔣冬嬌老人17年,在她的感染下,增橋村年輕人孝敬老人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