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普通人追求快樂,智者快樂地追求
有句老話叫“一條道跑到黑”,是說人認死理,腦筋不活絡,思維單向度。現在很多人講思維的維度,諸如橫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維度越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出路就越多。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人種葫蘆,一下子結了一個大葫蘆。葫蘆一般是用來盛酒或水的,但由于這只葫蘆太大,如果裝滿酒水肯定會炸裂,倘若鋸開用它當水瓢又沒有那么大的水缸。于是莊子說:“你們只知把水裝在它里面,而不知把水裝在它外面,把它放在河中當船用不是很好嗎?”這就是運用了逆向思維,大葫蘆盛不了水,就用水盛它。
哲學上說,世間萬事萬物原本都是相互聯系的,事物之間總會互相影響。我們在考慮問題時,不妨跳出思維的慣性,這樣會有意外的收獲。
孫臏到魏國求職。魏惠王妒忌他的才華,故意刁難他,說:“如果你能使我從座位上走下來,我就拜你為將軍。”孫臏心中盤算:如果魏惠王賴在座位上不起來,我又不能強行把他拉下來,把大王拉下寶座,那可是死罪。如何是好呢?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對魏惠王說:“我確實沒有辦法使大王從座位上走下來,但是我卻有辦法使大王坐到座位上去。”魏惠王想:這不是同樣困難嗎?我就是不坐,你能奈我何!于是便從座位上走下來。孫臏上前,立馬說:“我已經使您從座位上走下來了。”魏惠王方知上當,只好拜孫臏為將軍。
我們在與對手周旋或面對難題時,會想出一連串的解決之道,而最有實際效果的,總是與通常方法不相同甚至相反的方法。比爾·蓋茨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區別,即思維方式決定一切。”逆向思維就是經常將問題“倒過來想”,這時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中沒有那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煩惱。
有一個國王心血來潮,想看看臣民到底有多大力氣,便舉行了一次搬鼎比賽,誰能把一只千斤大鼎搬到自己身后,便可獲得一錠金子。許多大力士聞訊趕來,然而,無論他們如何用力,大鼎始終紋絲不動。這時,一個瘦小的老者走上臺來,看看大鼎,便轉過身徑直走到國王面前,抓起了金錠。國王大喊:“你還沒搬大鼎,怎么就拿金錠了?”老者哈哈大笑道:“大鼎不是已經在我身后了嗎?您可不能食言啊!” 以一個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搬得動千斤大鼎呢?那就另想辦法:鼎不過來,我便過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腦神經的興奮點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一個問題上,則易于疲倦,影響思維的深入進展和效果。發散思維是神經松弛情況下的產物,對正向思維具有輔助作用。因此,善于發散思維,可以讓緊張疲勞的神經“休養生息”,從而孕育和積蓄更大的能量,以解決面臨的難點問題。
1985年,牛津大學有著350年歷史的大禮堂出現了嚴重的安全問題。經檢查,大禮堂20根用巨大橡木做成的橫梁已經嚴重風化腐朽,必須更換。而為了保持大禮堂350年的歷史風貌不變,必須采用同樣的橡木。可是,到哪兒去找這些橡木呢?即使找到了,每根橡木也要花費25萬美元,這可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啊!為此,牛津大學的領導們一籌莫展。正在大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傳來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當年的建筑師們在建造大禮堂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后人維修和加固橫梁可能遇到的困境,早就安排園藝工人在一塊相距不遠的閑置土地上種植了一片橡樹林。如今,這批橡樹已長成參天大樹,每一棵樹的尺寸都已超過了做禮堂橫梁的需要。人們不禁對那些建筑師肅然起敬。他們的行為,不僅為后人解決了維修禮堂可能遇到的難題,更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筆精神財富,包括但不限于富有遠見卓識、注重質量提前考慮到后患、敢于擔當安全責任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具有可貴的跨越時空的“配套思維”。
平常的思維,只能讓我們成為平常人;不平常的思維,才能讓我們做成不平常的事,進而造就不平常的人。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