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靈
文學家蕭乾的夫人文潔若說:“假若巴金不認識蕭乾,巴金還是巴金。但是,假若蕭乾不認識巴金,就不一樣了。”蕭乾更是感慨地說:“我一生最大的幸運之一,就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北平結識了巴金。如果不是這樣,我一生會走更多的彎路。沈從文教我怎樣寫文章,巴金則教我怎樣做人。”
蕭乾最早是在巴金的鼓勵下,走上了一條他認為正確的健康的人生之路和文學之路。當蕭乾處于人生的低谷,被朋友和社會遺棄的時候,巴金對他說:“雖然你的創作有刻意模仿的痕跡,受到了一些批評。但是,你很有靈氣和才華,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都要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這樣,你的作品才不能在眾說紛紜中迷失自我,才會獨具特色。”蕭乾感激地說:“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盡早在文壇打開局面,賺點兒人氣,我的確寫了一些應景的東西,遭受到讀者的批評。您的話我記住了!”正是巴金始終對蕭乾抱著這樣熱切的期待和很高的評價,蕭乾才重拾信心,筆耕不輟。為此,蕭乾一直認為,是巴金幾十年來一直推動著他,在文學的路上前進。
在被錯劃為“右派”時,蕭乾感到特別委屈和憤怒。尤其是在受到一位作家朋友的攻擊時,蕭乾不屑地說:“對于會上(批斗會)無論是出于善意或是惡意,出于義憤或為了表白立場而揭批我的人,無論與事實有多大的出入,甚至顛倒黑白,我都是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對待……唯獨對于你的揭批,簡直是一頓悶棍,令人難以接受!”這時候,會場鴉雀無聲,被蕭乾搶白的那位作家木然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這時候,大家都對蕭乾避而遠之,生怕被他牽連進去,躲還來不及呢。唯有巴金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大方方地來到蕭乾的身邊,緊挨著他坐下并厲聲對他說:“要虛心,要謹慎!”蕭乾雖感到不解,但仍順從地點點頭。為此,蕭乾滿懷深情地回憶道:“當時要不是巴金勸我,我真的躲不過那場無休無止的批斗!”
后來,蕭乾平反后發聲批評那位誣陷他的作家朋友,巴金得知后立即給他寫信說:“那是很小的事,那件事就到此為止,到此為止吧……來日無多,要善于利用,不要為小事浪費時光,我們已經浪費得太多,太多了。有時,器量大總比器量小好。”
多年后,蕭乾在《摯友、益友和畏友巴金》一文中寫道:“在巴金的引導下,眼界更開闊,心胸更開闊,文學視野也更開闊一些。 我為我們之間的友誼而自豪。”
眾所周知,才華橫溢的蕭乾一生有過四次婚姻。在第一次婚變時,巴金嚴厲地對他說:“你最讓人討嫌的地方就是總習慣于憑借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沖動,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換一個,這種做法,簡直令人不齒。我勸你還是多多想想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多多想想自己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感情!”蕭乾卻不以為然。后來,蕭乾回憶起當時的事情,自省說:“我當時為情所困,根本聽不進巴金的話,任性而為,只可惜白白地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才華。以至于在寫作《夢之谷》時失去了藝術之神的眷顧,一點藝術靈感都沒有。巴金是醫治我心靈的醫生。”巴金能夠對一個朋友的私生活直言不諱,在整個文壇圈子里的確是很少見的,但是,這恰恰是諍友不可或缺的風范。
世界上用的最普遍的名詞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益友能引領我們樹立正確的處世觀念;諍友敢于當面指出我們的缺點與錯誤,敢于給“頭腦發熱”的我們“潑冷水”。而還有一種朋友,如巴金之于蕭乾,可稱之為“畏友”,他們是在道義上、德行上、學問上規勸砥礪我們的人,是我們逐夢路上的指路明燈。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